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纪检监察机关既是作风建设的监督者,也是推动者,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抽丝剥茧”的精度和“治病救人”的温度,在精准查摆问题中深化治理、在深度剖析根源中完善机制,兴廉洁清风、树浩然正气,为作风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精准查摆,以多维视角织密监督网络。精准查摆问题是作风建设的“先手棋”。纪检监察机关需立足监督专责,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逐条“过筛子”,聚焦公务接待超标、调研“走秀”、文山会海反弹等显性问题,同时紧盯电子红包、快递送礼、虚拟货币受贿等隐形变异新动向。通过建立“一案双查”机制和“四风”负面清单,运用大数据筛查公车使用、财务报销异常数据,精准锁定违规线索。同时,可以依托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坝坝会”等渠道,建立“线上+线下”问题收集平台。当然,也要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节点”,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开展专项廉政谈话,对节假日等“四风”高发时段强化明察暗访。
深度剖析,从表象到根源的系统治理。精准查摆问题,既要破除“刻舟求剑”“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式,也要警惕“畸轻畸重”“舍本逐末”的无序模式。当前,一些“四风”问题呈现隐蔽化、变异化特征,穿上“新马甲”的老问题时有出现,纪检监察机关应深挖问题背后的思想、制度和管理漏洞,从具体工作查作风、从日常行为看党性、从群众反映找差距,结合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总开关”。深入剖析“躺平式”“过关式”心态,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引导干部从“两个维护”高度认识作风问题的政治危害。
温度执纪,严管厚爱激发内生动力。彰显执纪力度、体现暖民温度,就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的“身边小事”连着作风建设“大事”,必须坚持开门整治、同题共答,以“板凳会”“院落会”等零距离交流方式下沉一线听民声、会民意,将群众反映的“小区停车难”“养老服务忧”等急难愁盼转化为问题清单。要畅通“线上+线下”监督渠道,通过“监督一点通”平台、群众评议等方式织密监督网络,让群众的“牢骚话”成为精准锁定作风顽疾的“线索源”,使“家常话”化作优化整改措施的“智慧库”。只有让群众既当“出题人”又做“阅卷人”,才能确保政策制定直击痛点、整改措施温暖人心。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入山问樵、遇水问渔”的谦逊姿态,将惠民资金发放短信提醒、公墓收费规范等“小切口”整改成效作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既严管也厚爱,切实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主动整改的干部给予容错空间,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避免“一棍子打死”。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风建设既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纪检监察机关更需增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精准查摆中彰显监督力度、在深度治理中体现专业精度、在严格执纪中传递组织温度,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金色名片”越擦越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清风正气!(内江市隆昌市纪委监委 邓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