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唤醒城市记忆 加快小市城市有机更新

来源: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 作者:吕圣林 发布时间:2022-06-21 17:06:36

小市街道作为泸州市典型老城区,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万人。区域内有大小古街巷40余条,分布有泸州老窖古窖池、古码头、寺院道观和名人故居等丰富的历史人文古迹,泸州八大古景,小市占两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属市区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清朝时期,小市码头航运繁忙;新中国成立后,因泸县政府在此驻地办公多年,经济发达、人流众多,批发零售兴旺,曾一度是川南地区最繁华商业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中心变迁,加之近年的棚改也未彻底完成,小市城市空间规划仍停留在九十年代末,城市安全呈现“一大三多”,即人口与建筑密度大,危旧房屋多、人员聚集场所多、重点消防单位多,城市没有得到实质性有机更新。

小市城市更新现存问题

历史文化厚重,挖掘发扬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传统街区、古建筑、文物故居等都是象征文化底蕴的“底子”,而小市可谓是“底气十足”。小市城区有余公街、凌子街、宝莲街等古街40余条,又有兆和故居坐落在小市西沟头。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都有特色文化在小市涌现出来,如古街文化、酿酒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码头文化。但是,目前小市古建筑年久失修、老城文化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化,历史文化未能跟随时代进程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扬。

现存老旧建筑繁多,保护利用少。小市街道自宋元时期被称为“草市”,就开始居住人至今,历史悠久,辖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州老窖窖池群和宝莲街,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蒋兆和故居,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葆真观,有河西武纯大院、韩家大院等历史建筑12处,还有余公街、凌子街等多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只是简单打围而得不到有效保护,长期闲置并未活化利用,大多处于脱管失修状态,有的甚至自然坍塌灭失。

古城名片失色,安全隐患多。自泸县搬迁龙马潭区成立后,受新城扩建、多条跨江大桥建成、批发市场迁移、化纤市场萎缩、交通限制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商业外移,而河运又基本退出泸州主流运输舞台,小市经济处境艰难。加之房屋建筑大多建设于2000年以前,存在建筑老化、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陈旧缺失等问题。经过多年的使用,漏水脱砖已成常态、强弱电线如网牵挂、违章建筑形态百出,还存在车进无地停、人进无门卫等难题。虽从2013年起小市启动棚户区改造,但因再改造体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造周期长,目前除了麻沙桥一期已完成征收,其余项目均未结束,形成大片已征未拆区域,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是阻碍城市更新进程。

对策及建议

泸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市委已将学士山文旅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小市街道作为龙马潭区重要城市建成区街道, 将围绕贯彻市委、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按照三改(棚改+旧改+微改)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找准发展定位,唤醒城市记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重点打造城市消费新热点,进一步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扎实推进棚改扫尾征收,重塑区域功能规划。从2015年10月起小市陆续启动学士山棚户区(宝莲街片)、麻沙桥棚户区、泰和新城棚户区、五峰巷城中村、水井坎棚户区等5个改造项目。但因为资金保障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前期征收工作大面积铺开,零散插花,加之政策银行贷款无法为商业、仓储、办公服务等,导致后期征收工作推进难、已征收区域无法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了城市资源的浪费,资金无法绩效最大化。接下来的棚改工作,小市将围绕“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市片区城市功能进行总体规划,完善功能布局,根据布局调整征收进程,采取滚动开发模式,达到完成一个区域征收,实现一个区域更新目的。同时跟随市委市政府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完成项目内资金未覆盖的房屋征收,做好资金保障。

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焕发街区新活力。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小市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已进入第二年,将在5年内完成242栋,85.89万m2,涉及居民8752户的老旧房改造,实施“三改三添”的旧改工作思路,即改隐患、改基础、改环境,添文化、添服务、添管理。小市老旧小区改造将以“文化”为方向,打造文商旅融合街区,塑造主城区消费场景,推动文化消费升级,使城市记忆不断层,再现早年繁华景象。目前,年轻人消费场所已逐渐进驻小市,如宁房、健健烤串、吉仓串串、吞兽、偷心循环等。这批以年轻人为首的商户正是利用小市的老旧厂房、居民楼进行改造,营造怀旧氛围,形成了打卡热潮,以文旅消费促进了小市夜间经济发展。

1655802743(1).jpg

1655802763(1).jpg

“卿巷子”文化街区打造前后对比图

以城市微更新为突破口,让老城更为精致。2017年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原转角店麻一麻二拆迁区大部分划为禁止新建区。同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防止出现大拆大建问题。因此要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安全指数,小市城市更新要从微小处着手,以微改造见大成效。抓住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入驻,引入资本实施宝莲街-老窖窖池群-蒋兆和故居这片区域文旅产业打造,达到吸引年300万人次的消费旅游,在以维持现有建筑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做好“绣花功夫”,持续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通过文旅项目和微改造,充分展示小市六大文化,即酒文化、名人文化、民俗街区文化、曲艺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码头航运文化。

(吕圣林)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