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携手海亮聚合力 双向奔赴向未来

来源:青神中学校 作者:黄举洪 发布时间:2023-09-21 15:38:23

近日,青神县与海亮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青神中学校与海亮教育携手,将海亮教育的优质资源与青神中学校校园文化聚合,通过提高学校管理效能、重视教师赋能提升、加强优秀学生培养,进一步提高青神中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1695281879557.png

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领导重视关心  

海亮教育管理团队进驻青神中学校后,积极筹备学校新学年工作。县政府、海亮教育集团和教体局的主要领导先后参加海亮教育管理团队见面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工作会、学校行政会、新学期开学典礼、开学工作调研和教师节表彰会等,向与会人员宣传青神中学校与海亮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在人才引进、干部任用和教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班子有效整合

海亮教育管理团队与青神中学校班子整合后,学校实行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行政实行扁平化结构管理,全面推行“板块校长负责制+学部校长负责制”和“年级组长责任制”。学校设立专职党委书记1名、学校校长1名、学部校长2名、分管板块工作的副校长4名、校长助理1名和年级组长6名,调整充实学校中层干部3名,班子成员之间职责明确、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完善规章制度

通过调研、走访、讨论和意见征求,修改完善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了《青神中学校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方案》《青神中学校领导干部七大行动纲领》《青神中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十大工作目标》《青神中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十个重点工作》,根据县域蚕丛精神、东坡精神和西山精神提炼学校文化,制定学校干部誓词、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

一、重视教师赋能提升

引进优秀师资

新学年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县内优秀轮岗教师2名、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4名、海亮教育集团派遣骨干教师2名。

开展教师研修

暑期中,学校选派40名优秀教师赴浙江诸暨海亮教育园进行5天综合素质提升研修。207名教师参加学校开学前的德育与安全、教育与质量通识培训。有368人次教师分别参加了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在线培训,暑期师德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学段培训和普通高中“双新”培训等线下学习研修。

image.png

表彰优秀教师

庆祝第39个教师节之际,学校表彰了17名校级优秀班主任、40名校级优秀教师、16名校级青蓝工程优秀指导老师、10名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通报了受省、市、县和局级表彰的19名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师德标兵、班主任、高中教育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科教师等。

感受教师幸福

学校举行尊师典礼,249名教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收到学生送上的鲜花和祝福。学校通过召开新教师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每月集体给过生日的教师献花等丰富学校工会活动。

二、加强优秀学生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在学生已经在外县市报名交费的情况下,促进了4名前200名小升初学生回流。组织县内初中学校初三前82名优秀学生参考,选拔了3名优秀学生进入海亮拔尖人才学校参加竞赛学习。

进行实践体验

20对亲子家庭参加了为期5天的浙江海亮亲子夏令营活动,系统学习了马术、高尔夫体验、飞盘竞技、烘焙手工课程、射箭等;组织学生在尊师典礼上向全体教师行叩拜礼;组织49名2026届宏志班学生赴北京进行体验式研学,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参观故宫博物院、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科技馆、“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冰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初一和高一共902名学生参加了为期6至8天的军训。

清北朋辈引导

海亮清北朋辈导师团队3名队员走进青神中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励志演讲,分别与学校初一海亮班学生、拔尖学生、高三学生和初三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讲述他们“从县城走进北大”的故事。

强化习惯培养

从规范手机管理入手,强化学生自控能力培养。从规范“三段式”早读课要求入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从规范作息时间、激情唱歌、激情宣誓等细节入手,强化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海亮教育融入青神中学校。双方以合作为桥梁,以教育传情谊,携手共进,双向奔赴,持续优化布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共创青神中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