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源县检察院始终坚持一手抓检察业务工作,一手抓检察文化建设,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激发能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新时代检察文化新活力,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构建“文化+机关党建”模式,筑牢政治文化建设之基。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机关政治意识,提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文化建设双提升”的总体思路,形成一把手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总支和党支部具体落实工作格局,制定《加强机关党建与检察工作互融共促八条措施》,建立党支部书记兼任大部主任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工作同部署、共推进。二是强化党的意志。着力政治建检,把政治建设贯穿机关文化建设全过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强化政治教育,坚持和运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专题党课、政治轮训、谈心谈话等活动,筑牢政治忠诚,提高检察人员从政治上、全局上处理检察工作的能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强化政治担当。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处理业务问题,在扫黑除恶斗争、重大疑难复杂办案中落实“从政治上看”,在专案组中设立临时党支部,确保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案件办理。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坚持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带头宣讲政策、开展自查、整治顽疾,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二、构建“文化+检察业务”模式,厚植法治文化建设之根。一是刑事检察秉持谦抑理念。建立特色办案团队,打造惩治犯罪攻坚力量,把以常识常情常理为基础的“弹性治理”与法律法规定位的“刚性治理”有机统一起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坚持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并重,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418件700人。二是公益诉讼秉持法治理性。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机制,探索推进“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案件办理,深入开展文物保护、遗址遗迹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推动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专项基金设立。截至目前,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2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2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5件,提出让当事人承担56.94万元的生态损害赔偿金的诉讼请求全部获得判决支持。三是秉持理论研究时代使命。围绕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加强检察理论研究,针对司法办案中的共性、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干警参与研讨、申报课题、发表文章,培养专家型、复合型理论研究人才,推动检察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截至目前,共有56篇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获市级以上奖励。
三、构建“文化+自身建设”模式,锻造机关文化建设之魂。一是搭建“五个文化体系”。把检察文化建设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素能提升、规范司法办案中,确立“理念文化”的先导地位。构建党政主导、群团参与、小组推动“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夯实“制度文化”的基础作用。以“政治素养” “健康素养” “情趣素养” “团队素养”建设为主,打造“素养文化”的鲜明特色。借力地方文化拓展检察工作,发挥“环境文化”的互动功能。形成“多维一体”的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廉洁文化”的保障功能。二是搭建“四大文化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检察、深化检务公开,建设“网络阵地平台”,拓宽检察文化影响力。对机关进行文化主题分区,图文并茂、内容形式相统一地展现检察文化,建设“长廊阵地平台”,营造检察文化氛围。设立检察官书吧、陈列室、荣誉室,开展检察文化沙龙活动,建设“精神阵地平台”,彰显检察价值取向。以体育赛事、健身设施为主,实现心理减压、锻炼身体、塑造形体,建设“快乐阵地平台”,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三是搭建“四个文化载体”。每期由一名院领导、中层干部、一般干警进行“轮流讲学”,搭建理论与实践的载体。截至目前,共举办60期180次讲学。组织干警参加不同领域的工作能手、业务能手、典型案例等“技能竞赛”,搭建素质应用的载体。截至目前,涌现出137名县级以上先进个人、业务标兵、工作能手。实施推荐书目、硬笔书法、手机摄影“互交作业”,搭建培养健康情趣的载体。收集汇总工作动态、理论调研、文学创作、书法摄影等,设计编印“检察期刊”,搭建检察文化的集成载体。“五四四”汉源检察文化模式推动汉源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被省文明委表彰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被省检察院表彰为“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四、构建“文化+法治服务”模式,唱响品牌文化建设之歌。一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牵头建立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合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格局,共同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经验做法被省委政研室、省委深改办、省检察院推广。二是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打造“阳光路上”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彝汉双语工作室和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法治活动600余场次。牵头建设汉源县家庭教育基地,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被省妇联、省文明办表彰为“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3个法律志愿服务队、10名法治副校长、28名法律顾问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八五普法” “法律七进”等法治宣传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搭建起“听民生、察民情、解民忧”的司法服务平台。被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命名为“省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被市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评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普法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