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雨城区:多管齐下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

来源:雨城区司法局 雨城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27 09:29:09

随着全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面完成,为切实加强辖内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后半篇”文章,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点工作,雨城区大力夯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之所需。

现场图片1.jpg

细化工作措施 全力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站点建设工作

按照雨城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雨城区将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列为本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了建设内容、标准、时限、责任科室及责任人,压紧压实,上下一盘棋,形成合力,全力实施区级、镇(街)、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建设工作。市区共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即将建成;13个镇(街)和12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将在年底全面完成。公共法律服体系三级服务平台的建成标志着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全面覆盖城乡,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为基层老百姓提供了“一站式”的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

现场图片2.jpg

延伸服务领域 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对全区所辖82名律师和4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行分包制,将全区13个乡镇93个村、29个社区全部分配到每一个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头上,切实做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覆盖率达到100%,并签订“一村一法律顾问协议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定期不定期到所包乡(镇)村(社),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切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强与公检法监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实现远程视频会见平台全覆盖,以信息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截至目前,雨城区各远程视频会见点已为罪犯家属及相关部门单位提供远程视频会见预约315次,会见总量206次,已会见家属和其他工作需要人员451人次。

现场图片3.jpg

人民调解为人民 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服务活动

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多元化解工作原则,对群众生产生活等一般性、苗头性矛盾纠纷,采取规劝、说服、引导等方式及时化解,积极探索新模式,将调解工作放到一线,采取线上、线下调解工作模式,做到调解与疫情防控两不误。同时充分发挥公调、访调、诉调、交调、医调、物调等行业行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坚持依法化解,合力攻坚,做到早排查、早预防、早化解,及时了解掌握老百姓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484件,引导分流 9件,进入调解程序5475件,调解终止5467件,调解中8件,成功调解5432件,成功率 99.2%,累计防止矛盾纠纷激化189件。

开展法治体检,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抽调法律服务团队骨干会同区人社、住建、交通等部门,深入雨城区在建项目库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并集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法治大体检。同时,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寓于检查工作中,切实提高在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劳务承包企业或者班组长、农民工法律意识。行动中,共检查在建工程项目16个,检查劳动合同2219份,存在的法律风险点4个,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法律解决方案4个,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问120余人次。

保护弱势群体,强化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工作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着力推进刑事案件全覆盖,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实现了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和数量同步提升,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截至目前,共受理援助案件343件,完成全年任务171%,其中民事案件177件,刑事案件161件,行政1件,强制医疗4件。

现场图片4.jpg

坚持依法治理 全面深入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雨城区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点多面广优势,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深入企业、工地等各行各业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把一月一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森林防灭火、禁毒、防范非法集资、妇女维权、消费者权益、国家安全、生物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进行法治宣传;以“法律七进”为载体,灵活运用宣传形式,以法治宣传、法治讲座,解答咨询,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9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0余份。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对选拔出来的1064名法律明白人以集中培训、以案说法、专题讲座,农民夜校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和履职能力。

(雨城区司法局 雨城融媒)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