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少了,环境好了,我们住的舒服,游客看到安逸,就更愿意来了,一举两得,肯定开心啊。”碧峰峡镇陇西村村民、丁香田园老板丁桂丽说,花小钱,却办成了大事,村里个个都夸垃圾分类好。
陇西村位于雨城区北线片区,陇西河畔,雅上线贯穿而过,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840户2866人。沿着雅上线前行,不久便来到了陇西村,青山绿水间,青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其中,阳光洒落在屋顶树梢,点缀在河面。远远望去,波光粼粼的陇西河、岸边的青树翠蔓与错落有致的房屋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美丽新农村的画卷。
然而,以前的陇西村环境卫生并不是这样的。
碧峰峡镇人大代表、陇西村村委会副主任吴文龙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在农户较为集中的地方修建垃圾池,周边农户将垃圾丢进垃圾池,再定期转运至处理点,但由于住户多,产生的垃圾量大,再加上清运不及时,不仅经常垃圾爆池,而且腐烂垃圾臭气熏天,风一吹,白色垃圾乱飞,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群众对此也是怨声载道。
为切实解决民众诉求,陇西村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处置专题研究,全覆盖走访村民,收集了解实情,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反复讨论解决方案,并组织村民代表赴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学习垃圾分类处置先进经验。
“确实要走出去才能看得到差距,村民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垃圾分类人人都能做到。这种花钱少、污染小的方法也值得学习。”吴文龙说,参观完高岗村的垃圾分类模式后,村民们很受触动,纷纷表示会积极配合村委会的工作。
随后,陇西村结合所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垃圾分类法。立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监督会、人大代表带头行动的作用,与村民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实行门前“三包”;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收集制度、保洁员工作制度,并将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建队伍,每月配备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员3名,以户为单位进行“轮班制”;建立环境整治小组,每半月指定一名村民代表作为垃圾分类处置监督代表;设置公益性岗位,实现垃圾日清理;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老年人志愿者等服务队的作用。配装备,陆续投入13余万元,用于保洁人员补贴支出,垃圾清运费等,并在自愿参与的原则下,每户每人每月缴纳1元垃圾分类处置费。强宣传,按照村干部包组、村民代表包户的原则,一对一进行动员宣传,并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红黑榜”等创新奖惩方式,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陇西村坚持将垃圾分类处置当作“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工程、群众生活的清洁工程、环保攻坚的保障工程、执政能力的标志工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制定长效机制,为全村群众创造了一个“环境美、村庄美、道路美、庭院美”的“四美家园”。
陇西村的转变是碧峰峡镇全面推动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缩影。
为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助力乡村振兴,碧峰峡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党建与治理“一盘棋”格局,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开发“党建+环境治理”模式,塑造美丽新碧峰形象。碧峰峡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以院坝为单位,将雅上线(福国村至陇西村)分成39段,形成包段镇领导、包段镇干部、包段村干部三级区域包段模式,层层压实责任,落到人头,进行区域化管理、分片督战,构建起了以镇为面、村为网、组为格、河流道路为线、重点区域为点的网格监管治理模式。着重抓好村庄、学校、卫生院、场镇、旅游沿线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及农户畜禽养殖污染和河流“四乱”集中整治等“六项整治”,开展以旅游沿线绿化、河流及山上水源地绿化、森林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内容的“一项绿化行动”,确保做到“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
构建“党建+旅游名片”网络,提质升级旅游环境。碧峰峡镇将辖区内各党组织拧成一股绳,连成引领发展和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以共驻共建为前提,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党建+旅游”网络。以打造旅游印象名片为目标,充分动员沿线商户、群众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引导沿线商户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以旅游沿线环境第一张脸让游客“感”觉如沐春风,餐饮商户“第二张脸”让游客“胃”觉欲罢不能,碧峰峡5A景区风景“第三张脸”让游客“视”觉流连忘返的三张“印象脸”,从环境治理、形象塑造、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步一个脚印从根源上做好抓实旅游发展工作,以实现党建工作和旅游产业发展双提升、两促进。
(黄雅凡 雨城区碧峰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