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50多名党员到91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中共雅安市雨城区委组织部、中共雅安市雨城区委宣传部联合雨城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百年辉煌 初心记忆-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系列报道,追寻红色足迹,访当事人、忆当年事,遍访雨城区内不同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代表,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共产党员张晓丽:牺牲小我为病人 恪尽职守勇担当
张晓丽,女,1987年9月出生,201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从川北医学院毕业后,张晓丽回到家乡雅安,在雨城区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有九年多的时间。通过在华西医院和上级医院进修,目前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和介入工作。
从小追逐“白衣梦”
张晓丽出身在石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在她的记忆里,父母生病了,一般都是小病就拖,大病就挨,实在拖不下去就买点药吃,很少有人去正规的医院去看一次病。
“当时我就想,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治像父母一样的病人,至少让他们都能看上病!”张晓丽说道。
带着这样的信念,张晓丽在2007年考入了川北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毕业之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她回到雅安,来到雨城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干就是近十年。
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心血管内科是急会诊率最高,也是急诊抢救概率最高的一科,因为心血管内科的病人,说发病可能就是一分钟的时间,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可能就生命垂危。
几年前,张晓丽医生遇到过一个石棉转院来的急性心衰的病人,一天深夜他突发意识障碍,正夜班查房张晓丽接到通知,立马飞奔到病床旁,一看监护仪提示“室颤”,情况危急!张医生顾不上联系家属,也来不及做其他准备,立马拿过除颤仪,直接贴在病人身上做了一次除颤,病人与死神擦肩而过,惊醒过来,大叫一声:“张医生,半夜三更你不睡觉,把我打醒干嘛?”张医生哭笑不得:“我不打你,你就有点'危险'了!”
事情过去五年多,那个病人早已康复出院,当初的紧急抢救如今也成了笑谈。“如果晚一两分钟,这个病人可能就不在了,她的孩子也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张医生感叹道,“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挽救的不只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家庭,甚至好几个家庭。”
要学会和病人做朋友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有时候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解释病情,讲述治疗方法,叮嘱注意事项,没点包容和耐心是不行的。时间久了,张晓丽也总结出了一套和病人相处的方法,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
每次去查房的时候,张医生总是脸上带着笑容,先跟病人们聊聊天。“今天吃了什么呀,有没有去溜达?”“噢,你家孙儿过来了呀?长得真可爱!”病人也特别喜欢跟张医生讲讲家长里短,“外孙女下个月就结婚啦!”“儿子给我买的新衣服,看看好看不!”
关系亲近了,病人们也会很信任张医生,都认真遵照她的指导来配合治疗。
“病人生病本来就是一件难受的事,如果一见面就聊病情,那他们看到我都是愁眉苦脸的。所以多跟他们笑一笑,开开玩笑,也能舒缓他们的焦虑情绪,心情好一点,对于病情恢复也有好处嘛。”张晓丽说道。而她的笑容也换来了病人的真诚以待,“爱笑的张医生”就是大家对她的亲切昵称。
看到病人脸上的笑容一切都值了
临床医生工作繁忙,加班是常态。对于家庭很多时候都难以兼顾。张晓丽有个五岁的女儿,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但张晓丽却经常缺席。“每次学校举办活动,别的小孩都是爸爸妈妈陪着一起参加,而我总不在她身边,想到这些还是挺难受的。”言谈之间,可以感受到张晓丽很是内疚,“不过女儿还是很贴心懂事的,每次我上完夜班回家,她都会把电视声音关小,还会叫爸爸小声说话,说妈妈要睡觉了,别吵到她。”
虽然工作辛苦,陪伴家人时间少,可对于自己这份职业张晓丽依然热爱如初。“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是留给了自己的病人。”张晓丽说,“看到他们经过治疗和照顾,病情慢慢好转,脸上又恢复了笑容,我内心的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很美妙的!”
从医近十年的时间,见过太多病痛疾苦,张晓丽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我觉得每个生命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奇迹,但都是值得被期待的。因为每个生命来到世界上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不管是新生的婴儿还是临终的老人,我们都应该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去对待。”
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张晓丽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去救治每一个病人。“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情,不管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在手术台上,她都以最专业的能力完成工作,以最好的情绪对待病人,这是我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张晓丽补充道,“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祝亲爱的党生日快乐!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做到恪尽职守,有召必应!”
(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