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多措并举 下“竹”功夫 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雨城区林业局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出实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来源: 作者:叶茂 彭加权 发布时间:2021-06-28 11:22:02

整合小、散、弱个体企业,变“孤掌难鸣”为“抱团取暖”;成立竹材采伐公司,解决农户投入大、收入低,不愿采伐问题;搭建与外地制浆企业购销平台,助推竹材销售……近日,雨城区林业局召集辖区28家竹经营加工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就竹材销售难等问题,听取、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后,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制约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竹农解忧、增收。

雨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到竹片企业了解情况.jpg

竹资源虽然富集

但制约因素多增收难 

如今,雨城区经过长期发展,拥有竹林面积40万亩,是全市乃至全省的竹资源富集区。但因区域内竹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相应的龙头精深加工企业带动资源消耗,加上竹农砍伐投入大,销售价格偏低,大部分竹农不愿意采伐,一度呈现出“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成为制约雨城区竹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竹子多、收入少。

围绕解决全区竹材采伐、销售难的瓶颈问题,雨城区林业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作为,找短板、添措施、出实招,全力助推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让竹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步先行。

为进一步找准问题症结,雨城区林业局面对竹材多年滞销等问题,深入周公山镇河坎村、望鱼镇顺河村、晏场镇三江村等20多个竹区村组,实地走访调研,与竹农座谈交流,从中发现不少制约瓶颈——如大部分竹加工企业受限于资金、场地、设备,仅能生产竹片、竹签等初级产品,林竹资源供给能力和消耗能力不成正比;部分竹区道路通行条件较差,竹农上山砍伐人工成本高,扣除砍竹人工费和运输费后,基本上没有收入,导致许多竹农甩手不管,守着竹林难增收。

对此,雨城区林业局不等不靠,结合企业实际和业务特点,积极探索如何在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竹资源消耗方式,指导现有竹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找准定位,把解决竹材的“采伐+外销”作为雨城区在全省竹产业重点培育县现场推进会后的首个破题之举。

倾听企业的声音

出实招促竹产业发展

要破解难题、走出困境,企业声音最关键。6月16日,雨城区林业局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召集全区13个镇(街道)和28家竹经营加工企业负责人合智聚力,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在引导发展传统竹材加工的基础上,还就竹笋、竹编、竹浆等行业的市场准入、生产用地、原料收购等问题答疑解惑,让竹经营企业负责人消除发展顾虑,增强发展信心,在推动竹产业稳步发展中达成“政企共识”。

同时,雨城区林业局还围绕壮大本地竹加工业,强化对“小、散、弱”竹加工企业扶持力度,让山上的竹子能够砍得下山、竹片能够卖得成钱且有钱赚为宗旨,指导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统一经营销售等方面下功夫,协助搭建起购销平台,与乐山福化、沐川永丰等多家外地制浆企业达成竹片收购协议。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位于雨城区望鱼镇的雅安市魏斌竹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整合高家慧竹片加工厂、王开华竹片加工厂、顺星竹片加工厂、王元前竹片加工厂、民生林业发展有限公司5家个体企业,组成联合体,抱团经营,实现竹材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走上了规范化道路。2021年,该公司竹片销售量将达6万吨。

截至目前,雨城区开展共建合作的竹加工个体经营户、企业达到20家,占总数的71%,竹材销售从“孤掌难鸣”转为“抱团取暖”,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面对部分竹区道路通行条件较差,竹农投入成本高,砍竹销售无钱赚等问题,雨城区林业局正着手成立2至3家竹材采伐公司,总规模200人至300人之间,分片区集中力量解决竹材采伐和原料供应问题,收益与竹农进行分成;并积极与上级林草部门对接,争取竹区道路建设、竹材采伐销售补助和奖励政策,多途径激发竹农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

一系列实招举措,有效解决了竹资源“变现难”的问题,预计2021年,全区竹资源消耗量将达20万吨,较2020年提高4倍,按现有行情每吨竹片500元计算,仅此一项,收入将超1亿元。

(叶茂 彭加权)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