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芦山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出“真、快、实、硬、新、亮”六招组合拳,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成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出“真招”解民忧,推动纠纷调处多元化。依托诉调对接工作室、立案先调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三大解纷阵地,充分发挥“芦山县诉调委”的调解优势,“法院先调团队”的职业优势和社会律师的专业优势,打造“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便民解纷通道,探索推进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五调联动”有机衔接。2021年以来,调撤案件135件,案件调撤率36.1%,办结司法确认48件。
出“快招”减诉累,推动诉讼服务智能化。依托“电子送达平台”,通过移动终端无接触秒速送达,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收到诉状、传票等诉讼材料,实现司法文书送达的“零距离”、“零等待”。利用“四川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载体,引导群众在线进行咨询查询、联系法官、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诉讼活动,实现诉讼事务“家里办”“掌上办”“随时办”,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问累”、“跑累”,赢得群众广泛好评。2021年以来,网上立案117件,跨域立案9件,电子送达完结450人次,送达成功率84.89%。
出“实招”破难题,推动繁简分流精准化。运用提质增效“三分法”,破解案多人少“老大难”,实现繁简分流“精准化”。一是念好“调”字诀,推进诉前分流。通过构建调解员初调、法官助理同步跟进、员额法官指导把关的诉调对接模式完成案件诉前分流,先行调解。二是突出“快”字诀,推进简易分流。细化繁简识别标准,按照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3:7比例原则,由简案团队综合运用小额程序、简易程序对简易案件进行快裁速审,实现“简案快审”。三是聚焦“精”字诀,推进疑难分流。由繁案团队集中审理30%的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充分发挥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会诊把脉”作用,筑牢案件质量“生命线”,实现“繁案精审”。2021年以来,受理民商事案件374件,结案335件,结案率89.57%,涉案金额2986.3 万元,其中快裁速审案件305件,占比占比81.55%,平均审理周期16.7天,成效显著。
出“硬招”强兑现,推动执行攻坚实效化。运用“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将执行“面对面”变成“网对网”,实现“云”执行常态化。依托员额法官主导下“分权制衡、繁简分流、分段集约”的“三分”办案机制,深入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强化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强化失信惩戒,狠抓财产查控,依法用足用活强制执行措施,提高执行兑现率,最大限度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兑现胜诉权益, 让群众“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2021年以来,执结案件254件,实际执结率56.84%,执行到位金额2473.51万元。
出“新招”创形式,推动普法宣传多样化。9名法治副校长深入定点学校,讲好“开学第一课”,护航“青春不迷路”,促进法治校园建设;通过“禁毒庭审进校园,以案释法护成长”、“巡回审判进村组,以案说法鸣警钟”等方式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为群众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法治公开课;打造“两微多端”线上普法阵地,发挥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四位一体”新媒体宣传作用,传播法治好声音。2021年以来,举办法治讲座7次,开展巡回审判专题普法2次,拍摄抖音作品15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04条,官方微博发布信息40条,有力夯实了法治芦山建设根基。
出“亮招”促转型,推动法庭职能大优化。以龙门镇作为全省乡镇现代化治理试点为契机,构建以龙门综合性中心法庭为主,太平法庭巡回审判点为辅的人民法庭新布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人民法庭职能从“注重办案”向“参与治理”拓展,将人民法庭的乡土优势、法治优势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统一,进一步助力深化芦山县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1+8”基层微治理模式。2021年以来,龙门中心法庭参与化解基层疑难纠纷20余件,开展特色普法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