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源头活水浇灌“小康之花”

——雨城区大兴街道大寨村搞活村集体经济, 带领群众奔小康
来源:雨城区大兴街道 作者:胡月 发布时间:2021-06-09 15:31:12

“周公山古名蔡山,得青山恩赐,我们的‘蔡山泉’品质上乘!”这几天,雨城区大兴街道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李军带着大寨村刚生产出来的“蔡山泉”,四处推销。清冽、甘甜,“蔡山泉”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5G1A6374.JPG

大寨村位于周公山下,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出了一条与水相关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把水“嫁”出去

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2015年,大寨村(行政区划前为大堰村)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投资40万元,建成大堰村集中供水站。村民从水源地“牵”到四面八方的水管光荣退休,自来水管接通到户。村民们不用担心水管堵塞、雨天喝浑水的问题,纷纷为党委政府的这项好政策由衷地点赞。

水从“牵来”变“自来”,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但有一个人却笑不出来。

“虽然生产生活用水方便了,但丰富的水资源只能留在村里,老百姓还是没有富起来。”那段时间,李军一脸愁容,眉头总是拧成“八”字,不熟悉的还以为他本就有一对“八字眉”。

李书记有个大胆的想法:把村里的水“嫁”出去!把水卖给企业!

这个想法得到村民大会的一致同意,决定就这么干。李书记带着村“两委”干部四处走访,想给自家的好水找个“好女婿”。

村组干部向企业推荐大堰村的水,企业实地考察。一来二去,辖区内最大的制药企业首先和村委签订供水合同。一年下来,该企业的用水费用就达到了10余万元。

把水“嫁”出去,这条路行得通。更加坚定了大堰村党支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

于是,村“两委”全覆盖入企业谈合作。在村“两委”的努力下,辖区内菊乐公司、凯安林公司等十多家企业都和大堰村集中供水站签订供水合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20万元,纯收入5万元以上。

这笔收入直接投入到改进村基础设施、补贴村民医疗保险中。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落地,大堰村村民笑开了怀。

“危”中寻“机”

办法总比困难多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大堰村调整为大寨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舒服。按理说,大寨村有一个收益不错的村集体经济作支撑,未来必定越来越好。

这时,李军又愁得睡不着觉。好不容易舒展开的“八字眉”,又拧了起来。

“大寨村的水可能卖不出去了。”李军担忧地说,随着市政规划,大兴街道作为中心城区,城市管网铺设终究会进入大寨村,到时候,企业有自来水公司的供水,大寨村的水资源优势可能不复存在。

大寨村遇到了危机!

有“危”就会有“机”,李军坚信这个道理。而他也真从“危”中,看到了“机”——桶装水。

“各单位相继入驻,新入住居民大量增加,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来水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物质的要求,桶装水前景可期。”李军说,大寨村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农业科技园区内,离城区仅3公里,全村基础设施完善,辖区无污染企业。

2020年6月,在中省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的支持下,大寨村自筹近70万元,开工建设蔡山泉桶装水生产线项目。为保证水质,该项目桶装水生产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还在周公山上重新选取优质水源,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要求,甚至多项数值高于国家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6091031532.jpg

如今,大寨村的“蔡山泉”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来。“预计投产后,今年收入能达5万余元,力争突破10万元。”李军说。

此外,李军还考虑了后续一些问题——持续增强群众参与感。

通过采取村委会与合作社“村社合一”的方式,实现村务管理公司化,完善村集体成员代表会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等治理机构,确保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和收益分配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让村民做监督员,对村“两委”重大决策实施全过程监督……这些让资金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寨村百姓的支持和信任,为大寨村集体经济的腾飞铺平了跑道。

梦想照进现实,资源成为财富。如今,李军的“八字眉”很少再出现,走到哪儿他都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闯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让大寨村百姓共圆小康梦,为大兴康养新城建设添砖加瓦。”

(胡月)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