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雅安检察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为千万家庭撑起法治蓝天

来源:雅安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钟锦鸣 孙一逊 发布时间:2021-06-03 11:21:22

近年来,雅安检察机关立足检察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综合运用惩治、预防、监督、教育等方式,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市县两级院在高检院、省院作经验交流8次,获评高检、省级典型案例3件,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集体和个人6人次,创新工作连续3年被省检察院评定为全省未检创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图片1.png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2018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共批准逮捕50人,提起公诉52人,全部判处有期徒刑。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帮扶落到实处,着力维护未成年人被害人合法权益。共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18人次,开展亲职教育25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次,开展司法救助38人,发放救助金44.6万余元。针对案件中反映出的被害人防性侵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弱的情况,向教育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完善机制建设,全面推进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区建设

2019年以来,结合“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全市检察机关综合推进性侵未成年人的惩治与保护。一是主动落实提前介入。按照全面介入、适度参与的原则,依法落实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制度。全市检察机关共提前介入17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雨城区检察院与区公安分局会签《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提前介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具体要求。天全县检察院提前介入一起在公共场所强制猥亵儿童的“零口供”案件,引导公安机关及时固定完善相关证据,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二是推动完善教职员工性侵违法信息查询制度。全市检察机关结合《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实施意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9个,全面落实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制度。三是积极推进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办案区建设。全市检察机关联合医院、公安等部门建成一站式办案场所6处,确保对未成年被害人一次性开展询问、调查、身体检查、心理抚慰等工作,防止 “二次伤害”。

图片2.png

依托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制度,联合多部门开展对未成年人综合保护

2018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面临的信息共享难、工作衔接难、难以实现系统化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由市、县检察机关牵头,多个行政部门共同参与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联动机制,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信息共享、部门协同、依法快处,有力提升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践效果。2019年“共建‘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高检院、省院评选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检察日报》《四川日报》《人民权力报》等报刊杂志多次报道相关工作。今年该制度入选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21)》,市委平安雅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雅安市建立“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构建多方合作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的实施意见》。该制度运行近三年来,共收集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线索278条,通过审查核实属于涉未成年人信息179条,共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45件。雨城区检察院办理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撤销李某某监护权案”入选四川省第三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优秀案例。全市检察机关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疫苗安全、旅馆入住、容留未成年人上网、交通安全、售卖烟酒等方面的监管漏洞,向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8份,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6份,职能部门及时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加强治理。

图片3.png

持之以恒抓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全市检察机关持之以恒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孩子、老师、家长的法治精神。全市共选派66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防止校园欺凌、防止性侵害、禁毒等主题“法治进校园”活动526次,开展法治讲座465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覆盖11万名师生家长。通过持续的法治教育,全市未

成年人犯罪数量下降,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明显降低,三年下降幅度为36.4%。

(钟锦鸣 孙一逊)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