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模拟四川发生7.5级地震,“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在雅安举行

提升应急能力  筑牢安全防线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
来源:雅安日报 作者:杨宇龙 郝立艺 发布时间:2021-05-17 15:54:14

今年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推动各地完善应急准备,增强应急救援的合力和效能,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促进提升现代化抗震救灾能力水平,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于5月14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这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

国务委员、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四川省省长黄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现场观摩演习。

演习模拟四川突发7.5级地震,灾区房屋倒塌损毁严重,造成大量人员被压被困,当地电力、通信、道路、桥梁部分中断。

这次演习对标实战要求,具有实战性、联合性、检验性、引领性等特点,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按照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统筹国家和地方抢险救援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优势、军队应急救援力量突击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技术优势和社会应急力量辅助优势,检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信空天地一体组网、力量空地一体投送、多层级多力量统筹指挥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演习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设主演习场,在成都、攀枝花、乐山、阿坝、甘孜、凉山等6个市(州)设分演习场,按照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要求组织实施。

拍摄:杨宇龙 郝立艺4.jpg

演习共动用各类应急力量6100余人,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应急力量,安全生产、工程、医疗、电力、通信、公安等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动用各型航空器11架,以及部分铁路公路运力资源、指挥车辆和救援装备器材。

中央军委联指中心、西部战区联指中心与国务院、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步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派出现地指挥机构带部分实兵的方式,组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全流程、全要素参加演习。

在演习科目上,共设置26个科目,分应急响应、指挥处置、力量投送、现场救援四个阶段展开。
  科目以地震常见灾害链为基本蓝本,兼顾地铁停运、高层建筑灭火、危险化学品储罐灭火、燃气泄漏、水坝开裂、尾矿库溃坝等新兴灾害类型进行设计,涵盖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应对重大灾害的应急响应、力量突入、统筹指挥、救援救灾等行动全过程。

主演习场演练了建筑倒塌埋压人员搜救、基础设施抢修、受灾群众安置、灾区医疗救治、兵力物资紧急投送等科目,分演习场演练了列车脱轨和地铁停运救援、尾矿库溃坝救援、景区游客被困救援、“孤岛”群众被困救援等科目。

微信图片_20210517151440.jpg

这次演习创新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在力量开进方面,针对断路、断电、断网极端环境条件,利用直升机、民航客机向震中成建制模块化紧急空投空降兵力装备,军队和社会应急力量紧急实施道路抢修保通、架设水面浮桥,打通救援通道。

在应急通信方面,现场构建通信卫星、翼龙无人机空中中继、散射通信、地面卫星便携站“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系统,实现震区救援救灾全地域全时段应急通信畅通。

在灾情侦查方面,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大中型无人机空中勘察技术等,实时获取受灾重点区域、山体崩塌、堰塞湖等灾情,为指挥部动员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微信图片_20210517151552.jpg

在现场救援方面,动用了国际一流的地质雷达、成像雷达、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建筑废墟深度埋压人员搜救技术装备,精度高、定位准,并首次应用LBS基站定位新技术,通过手机信号准确定位被困人员的数量和位置。

在医疗救护方面,首次在震区尝试启用模块化医疗方舱,组建移动医院,开进国家和地方医疗救援队,集中救治伤员,并协调军地直升机紧急转运危重伤员。

(雅安日报 杨宇龙 郝立艺)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