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处碉堡遗迹,6处战壕遗迹,3公里山路,16余万元经费,200余人投工投劳、捐资捐物,6年锲而不舍,77岁高龄。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雅安市雨城区八步镇八步村党员张怡华以初心为灯,全力守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的故事。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排除万难寻初心
2015年,时年71岁的张怡华有了一件心事。他时常回忆起儿时听长辈讲过的红军在八步镇战斗的故事,但是村里知情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流传下来的故事也越来越少。村里的革命故事伴随着张怡华的一生,也影响着他的一生,思量了好久,他做了一个对自己晚年影响深刻的决定。他要收集80年前(1935年)有关红军在八步镇蚂蟥岗一带战斗的历史资料和相关线索,用来“教育后人,告诫他们不能遗忘历史”。
据雅安市地名办公室1986年版《地名与名胜》“八步乡篇”中载“1935年11月15日,红军团长张才千率领营长张百涛从天全县翻老君山、朱家岩占领八步、紫石。农民高树宣带头动员群众,支援红军,被选为乡苏维埃主席。石缸、紫石、白云三个村成立村苏维埃,组织游击队,教唱革命歌:‘青杠树儿青杠桩,青杠(小地名)男女都背枪,头上戴顶八角帽,冲到前线去打仗’。当年春节前夕,国民党薛岳部五十九师、六十一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八步、紫石、马鞍腰、蚂蝗岗,游击队长何登贵率领队员配合红军一个连激战一天,红军伤亡80多人,敌军死伤数倍于我。1936年2月中旬红军撤离时,数十人参加红军,至今健在的仅3人。”可以看出当时发生在八步镇蚂蟥岗一带的战斗之惨烈悲壮,也可以一窥八步人民与红军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尽管蚂蟥岗战斗就发生在家门口,却让只有小学文化、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张怡华犯了难。该从何处入手?用什么方法?具体需要收集什么?八十年过去山里又变成了什么样子?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但是执着的他并没有后退。凭着记忆,71岁的张怡华带着工具开始了第一次真正的战斗遗迹探索。80年过去,大山里面遍布大树,草也有半人高了。张怡华想起原来做农活的时候曾经在山里捡到过“地瓜蛋”(土地雷),就摸索着去了,但是一到地方,他就呆住了。80年来,曾经红军战斗的地方已经被村民的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破坏殆尽,昔日的碉堡和战壕仅存一点形制。然而,目睹的这一切,非但没有让张怡华后退,反而更坚定了他要守护这些革命战斗遗迹的想法。
信念如磐 坚不可摧
翻越“千山”践初心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8年的冬天。2018年,村里提出要修通108线往蚂蟥岗一带的林区公路,当时作为村民小组长的张怡华就向支部书记李正林建议“能不能考虑把林区公路的线路规划和已经找到的这些战斗遗迹结合起来,便于今后开展遗迹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工作”。支部书记李正林在看到张怡华近年来自发保护战斗遗迹、收集相关资料的事情后,认为这是一件对村里发展有利和教育后人的好事情,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冬天,公路正式开挖。李正林和张怡华白天组织村民开山修路,晚上就去协调占用的村民林地、耕地等。让他们二人震惊的是村民们没有一家索要赔偿,反而自愿投工投劳参与林区公路修建。壮劳力们出力修路,妇女们做饭打杂,经过村里200多人的共同努力,三公里多长的林区公路毛路已经初步具备通车条件。公路修通的那天,满头银发的张怡华激动地跪倒在地,他用脸颊紧贴大地,眼里充满泪水,双手在地上轻轻摩挲着,咽喉里发出苍老而遒劲的声音“天啊,天啊!”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他说“一辈子也想不到会有这样一天,我们的父辈祖辈几百年也没有修通这条路,但是今天我盼到了,也看到了,革命遗迹的保护有希望了。”
从此以后,无论寒冬酷暑、下雨天晴,张怡华趁着空闲时间就穿梭在蚂蟥岗一带的丛林里。“我今年77岁了,可以说蚂蟥岗这一带的土地每一寸都有我的脚印。”张怡华站在最大的碉堡遗迹前,抬头望着远方,回忆着这些年的往事。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和他一起翻山越岭的还有他55岁的儿子张再雄。张怡华父子6年来锲而不舍,苦心寻找,目前已经清扫、整理出15处碉堡遗迹、6处战壕遗迹、1处红军烈士集中掩埋点(掩埋点为村民口口相传,尚未得到考证确认)和多处红军活动场所,修建蚂蟥岗战役遗址保护站1处,修建大小纪念碑和悬挂标识标牌20余处。碉堡最大直径约40米,最小直径约3米,战壕多呈环状,高约0.5米,部分战壕有二层或三层,其中3处战壕尚存数十处机枪口。规模最大的战壕位于距蚂蝗岗山顶徐家山约500米处,长约200米,蚂蝗岗战壕是目前全区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壕遗迹。据张怡华整理,分布在蚂蝗岗上的战壕原有约21处,但由于八十余年来自然因素及人为开垦山林等损坏,现已有6处战壕消失。战壕与战壕之间原来铺设有木板连接,类似于台阶,后陆续被村民取用。环形战壕之上是用砍下的树木搭建的形似炮楼状的简易藏身场所,也多流失。当地村民在战壕附近曾挖到过地雷、弹片、人骨等战斗遗物。
山河是血 热土为魂
“红色”引领传初心
6年多来,张怡华等人动员村里的党员群众多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张怡华和李正林通过自筹、村民自愿出资等形式已筹集16余万元用于保护工作。2021年春节前夕,雨城区文管所、西康博物馆党员张丰盈先后6次与张怡华一起深入蚂蟥岗一带开展调研,春节期间策划了“天天讲红军故事,年年传承红军精神”系列宣传活动,利用“雅安西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送4期八步镇及蚂蟥岗战斗相关内容,利用“雅安市雨城区西康博物馆”抖音号推送16期八步蚂蟥岗战斗相关内容,首次集中向外传播了蚂蟥岗战斗的相关情况。
除了守护村里的革命战斗遗迹,曾经作为村医的张怡华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自发、免费为村民熬制防疫“大锅汤”,守护村民健康,“老党员张怡华的防疫大锅汤”故事在雨城区广泛流传。他曾说“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站得出来!”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在疫情防控中为当地青年党员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又在本土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中充当排头兵、先行者,不顾年逾古稀,身先士卒勇于担当,举个人之力、家庭之力,示范带动全村党员群众用心守护80多年前的革命遗迹。他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党员,却也是一个始终拥有红色初心的党员,他守护着村民的健康,更守护着村里的红色故事和红军精神。
(雨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