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筒靴、厚大衣……从2016年到碧峰峡镇工作以来,陈嘉咏总是在办公室里放着这些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乡村工作很繁杂,脱贫攻坚工作更是需要时刻“在线”。在碧峰峡镇工作的近5年多时间,陈嘉咏始终以最大的热忱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把贫困群众当亲人,身体力行带领贫困群众谋发展、奔小康。
4月22日,在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陈嘉咏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走村入户要“三个舍得” 扶贫首先要扶志
“今年养了几头猪?还是两头啊?”4月19日,在黄龙村曾经的贫困户程泽训的家里,陈嘉咏在了解到程泽训生活越过越好后,十分欣慰。
陈嘉咏说,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碧峰峡镇共有315户贫困户,贫困人口有907人。
而他2016年刚从区文体旅局来碧峰峡镇时,全镇还有85户236人未脱贫,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程泽训便是其中之一。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陈嘉咏得立即熟悉镇情。对此,陈嘉咏有着自己的一套“舍得”三步法。“就是要舍得看、舍得走、舍得聊。看了整个镇的资料介绍,是很空洞的,你要舍得多走,去了解具体的村情民情,去走的时候遇到村镇干部或是村民,要舍得和他们聊天。”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陈嘉咏每天都去走一个村子。并且在走村入户的同时,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给群众讲透脱贫政策,对“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的贫困群众进行教育、引导,为他们制定脱贫方案的同时,鼓励他们动起来,给他们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勇气。
经过陈嘉咏和村干部们的不懈努力,再通过农民夜校开展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慢慢地,许多贫困群众的面貌有了很明显的转变。“就拿程泽训来说,之前他一个男人带三个小孩很恼火,也不太注重家里环境卫生,我们每次去都会给他说,要给孩子一个整洁的居住环境,现在你看他的家干净多了。”陈嘉咏说,现在,程泽训不仅在政府的帮助下,开了个加工玉米面等农作物的小型作坊,还承包了村里的垃圾清运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精神面貌都好了很多。
夯实产业基础 贫困户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要实现脱贫致富,发展是最根本要务,而产业发展更是重中之重。根据这一思路,陈嘉咏在产业发展上,种植养殖两手抓。从2014年以来,碧峰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新发展和改良茶叶8600余亩,全镇茶叶种植规模达到21550亩,每亩茶叶的收入是传统粮食作物的3倍,群众的收入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陈嘉咏和干部们一起引导贫困群众继续发展茶叶。
同时,在专家的建议下,积极探索引导群众发展六月雪梨220亩,脆红李1100亩。“我们这的土壤适合种六月雪梨,去年已经开始挂果,品质很好,供不应求,可以说在田里就已经被抢购一空。”陈嘉咏说,去年六月雪梨的均价已达到6元,许多种植户都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尝到“甜头”后,群众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而在养殖方面,碧峰峡镇也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向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送鸡苗,羊苗,猪苗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干得最好的一户贫困户,就通过最初赠送的母猪,发展到现在年出栏100余头,2020年纯收入已高达40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两手抓 群众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贫困群众不仅逐渐有了收入,家庭生活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慢慢变好。在陈嘉咏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推动贫困群众完成了改厕、改厨等“五改一建”,并争取资金69.7万元完成41户危房改造,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得到质的提升。同时,陈嘉咏还通过整合“一事一议”、幸福美丽新村项目,扩建、硬化了13.5公里的道路,新建饮水管网8.7公里,解决了3000余名群众出行、饮水难的问题。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陈嘉咏积极争取资金为每个村打造文化院坝阵地,安装健身设施,各村也拉起了文艺队伍,农闲一起到文化院坝跳广场舞、唱歌已成为群众业余生活首选,群众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如今,碧峰峡镇贫困群众人均收入增长约5000元,翻了一番,两个贫困村也早已实现脱贫摘帽。陈嘉咏个人也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一荣誉。陈嘉咏表示,“首先要感谢组织对我的关怀和肯定,但对我个人而言,荣誉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工作的这5年时间自己收获的个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陈嘉咏说,“看着自己曾经帮扶的贫困户家里面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精神面貌也不像初次时那么困顿的形象,心里很高兴,也充满了成就感。”
此外,陈嘉咏认为,脱贫攻坚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干好的,通过全镇干部的辛勤付出,碧峰峡镇315户贫困户全面完成脱贫。“这对我们镇来说,这个结果就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陈嘉咏表示,下一步,碧峰峡镇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