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宝兴县检察院“三三四四”模式助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宝兴县检察院 作者:钟锦鸣 陈鹏远 郑环星 发布时间:2021-04-09 10:12:59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宝兴县检察院始终坚持将教育整顿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牢牢把握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走深走实。

“三个到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思想宣传到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组织召开各类会议15次,对教育整顿再动员、再部署,统一思想认识。通过电子显示屏、电子标语,宣传教育整顿重要内容,打造“荣誉墙”“心得墙”,营造学习浓厚氛围。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成立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组首责、党组书记主责,设立4个工作专班,6个工作组,具体统筹协调、任务推进。

三是制度保障到位,严实责任、细化举措。结合县委和上级检察方案,研究制定《宝兴县人民检察院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学习教育环节实施方案》,实行“台账制”管理,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时调度等方式,做到“按时销号”细化工作任务。

“三个明确”抓严抓实学习教育

一是明确学习内容,聚焦目标学。紧紧围绕“四项教育”,结合宝兴检察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增设业务教育内容,制定任务清单,有序推进各项学习走深走实。

二是明确学习方式,统筹结合学。采取“自学+分散学+集中学”形式开展学习教育,要求干警业余时间自学,组织干警集体学,各党小组分散组织所在党小组全体干警集中学,未参加集体学的开展“补学”。

三是明确学习载体,形式多样学。编印《宝兴县人民检察院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手册》《队伍教育整顿应知应会》“口袋书”,充分运用“两微一端”平台,上传各类学习教育资料,开展检察长上专题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旁听庭审、英模事迹报告会、警示教育大会等活动共21次。

“四个结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一是多向融合“用”,确保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检察工作职能,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开展饮用水源地公益诉讼监督检察,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份。保障农民工权益,办理支持农民工起诉8件。深入各中小学开展“控辍保学”活动,对未成年人失学辍学问题持续关注跟踪。

二是联系实际“谈”,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坚持凡学必谈,围绕学习内容,全体干警结合实际,谈自身学习认识体会,共开展专题交流学习会3次,上台交流分享17人次,撰写心得体会90篇。

三是分门别类“考”,确保应知应会、入脑入心。围绕“五大主题”学习内容,编印测评试卷,开展专题知识测试3次,测试效果不理想及未能参与的干警,参加 “补考”,确保参考学员全覆盖。及时汇总测试易错题,组织干警再学习,倒逼干警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是多层发力“督”,确保方向不偏、走深走实。坚持每周一督导,督导组通过检查学习笔记、提问等形式,及时掌握检察干警学习进度、学习效果,通报晾晒督导情况,并将结果运用于年终个人绩效考核,有效防止队伍教育整顿走过场、无效果的问题。

“四项举措”夯实查纠整改基础

一是公开承诺,树牢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全院干警签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承诺书》,开展检察人员个人重大事项填报,如实填报护照持有、社团企业兼任职、持股等情况,全面规范政治规矩。

二是消除顾虑,激发自查自纠内力。制定《谈心谈话实施方案》,明确谈话重点内容,深入开展集中谈话、分层次谈话,确保谈心谈话全覆盖,引导干警主动向组织讲清问题。

三是开门纳谏,集思广益促提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收集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政法各单位等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制定整改工作台账,列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措施,逐个抓好整改销号。

四是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抓源治本。深入开展“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制定《宝兴县人民检察院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严格按照整治内容、措施及目标深入推进。开展落实“三个规定”自查,充分发挥“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要求,引导干警珍惜机会,补报2018年1月以来过问或干预、插手其他司法人员办理案件情况和受到过问或干预插手司法办案情况,并补报相关情况3件。针对警车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顿,推动警车管理使用制度更加健全。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