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雨城区周公山镇蔡山村的人气慢慢旺了起来。放假的孩子们在宽阔干净的村道上尽情追逐;村里的大人们开始里里外外打扫着新房;村里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纷纷感叹着村里近几年的变迁。
村里的脱贫户杨尚明没有闲着,干了一辈子石匠的他从后山背了一块石板回家。“杀了年猪,修修猪圈,明年多养几头。”杨尚明说,去年家里养了两头猪,留一头卖一头,价格不错,今年准备多养几头。
一条石板路 激发脱贫干劲
杨尚明家住在半山腰上,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雨城城区的风景,视野极佳。从村道到杨尚明家要经过一段20米左右的小路。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杨尚明对于这条小路的泥泞已经司空见惯。“闭着眼都能走回去。”杨尚明说,他从未想过将回家的那条小路铺上石板。
几年前,杨尚明妻子赵维凤因风湿引发膝关节疼痛。这条老两口走了几十年的小路让赵维凤犯了难。“脚疼后才察觉,这条路太难走了。”赵维凤说,无论是扶着走,还是拄着棍走,都不好通行。这时的杨尚明想过去后山背石板下来铺路,然而受尘肺病和年龄影响,几天才勉强背了一块石板回家。
赵维凤心疼,便不让杨尚明再去后山。杨尚明也担心自己在山上时,家中的妻子行动不便,铺路的想法只好作罢。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帮扶人员在与老两口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的心愿是铺一条石板路。
紧接着,帮扶单位运来了一批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石板,用石板为杨尚明和赵维凤搭出一条顺心路。
见到石板,杨尚明倍感亲切。“铺石板,我在行。”杨尚明说。
杨尚明拿出锄头、铁锹,村民们也纷纷来帮忙。
将原有20厘米宽的泥巴路铲平,填宽后再将石板铺上去,敲实……众人忙活了大半天时间,终于将泥巴路换成了石板路。赵维凤出门方便了、看病方便了,心情舒畅,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凡事要想在前,做在前。”杨尚明说,通过这条石板路的铺设,他意识到很多时候“习以为常”会成为生活的障碍。同样,通过铺路,杨尚明的干劲也被激发出来。
一直贴心帮 一生记感恩
2014年,杨尚明在帮扶人员的鼓励下,在自家地里种植了半亩猕猴桃。栽种、修枝、施肥、套袋……杨尚明将这半亩猕猴桃当作自家孩子来管护。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杨尚明的猕猴桃开始结果。
怎么销售?杨尚明看着快要成熟的果子犯了愁。
“杨伯,你家的猕猴桃快成熟了吧?你负责采摘,销售包在我们身上。”帮扶人员的保证,让杨尚明很安心。
2019年,杨尚明家的猕猴桃不到一周就销售一空。2020年,杨尚明种植的猕猴桃,仅用两天就销售一空。“两年加起来有近9000元的销售收入。”杨尚明高兴地说。
2020年,杨尚明家饲养了40多只鸡,其中一半作为商品鸡进行销售。“也是帮扶人员帮我卖出去的,卖了4000多元。”说到这事,杨尚明脸上满是笑意,见到帮扶人员,嘴上一直道着谢。
再加上种植茶叶的收入,杨尚明年收入增至近三万元。
“他们(帮扶人员)总是说,有困难就打电话找他们,但是真的不想再麻烦他们了。”杨尚明说,电话号码早已背熟,但是他几乎很少给帮扶人员打电话,反而帮扶人员的电话三天两头就打过来,隔三差五还到家里转一圈,帮扶人员想着他、念着他,这让杨尚明很是感动。
“你看,这是上个月帮扶单位请书法家给我们写的春联。”“你看,这是上次摄影师给我们拍的照片。”杨尚明拿出珍藏的春联和照片,激动地说:“这是帮扶人员的心意,世界上还有比心意更珍贵的东西吗?”
脱贫路上,有人陪着、惦记着,杨尚明感觉心里暖暖的。
政策兜底,看病有保障;贴心帮扶,有人牵挂着;虽然老两口守着家挣得不多,但足够日常开支,甚至还能节约一点存进银行。这样的生活是杨尚明期盼着的,也是让杨尚明幸福着的。
杨尚明的脱贫路是雨城区3808户脱贫户的一个缩影。经过6年的接续奋斗,雨城区3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6.47%降至0。 (胡月 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