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雨城区驻村“第一书记”的脱贫工作手记

来源:雨城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7 11:06:24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当中,雨城区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带着深深的为民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把脚踩进泥土,把汗抛向田野,深入扶贫一线,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村里谋发展、促振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彰显担当、奉献力量。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听这些雨城区驻村“第一书记”们怎么说。

晏场镇新祥村第一书记  张义科

晏场镇新祥村第一书记张义科给贫困家庭小孩送新衣服.jpg

2018年5月2日,我满怀着激情和憧憬,来到晏场镇新祥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带领全村脱贫奔小康。

通过全覆盖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我快速熟悉、了解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全村致贫原因,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思考脱贫办法。在此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村的重要性。为确保全村饮水安全,作为区水利局派驻的一员,我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供水站及覆盖全村农户管网;此后又积极争取资金对全村林区道路进行硬化,改造文化院坝,安装路灯50盏,实施“五改一建”,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与村两委积极推动旭翔肉兔养殖合作社的建设与扩建,鼓励贫困户资金入股,现在合作社已达到肉兔存栏3000余只,年出栏2万只,毛收入达80余万元,大大地增加了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过程中,由于线下销售受到影响,我积极思考村集体经济的转型思路,通过线上网络销售渠道先后售出肉兔千余只,销售额达5万余元。同时,我也同村民一起,努力将新祥肉兔打造成特色品牌,不断拓宽村民们的致富道路。

在新祥村工作了两年有余,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望鱼镇曹万村第一书记  周川

望鱼镇曹万村第一书记周川(右一).jpg

我叫周川,是雨城区人民法院派驻望鱼镇曹万村的第一书记。任职以来,我坚持“脱贫攻坚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采取“群众脱贫为根,基础设施为基,产业发展为重,法治保障为魂”的工作策略,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在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和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就是要发展产业。来到曹万村后,我积极向区发改、林业、扶贫等部门争取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曹万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竹经济发展质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以来,曹万村共新建林区防火通道8公里,有效回应了群众诉求,打破了林竹经济发展瓶颈。在2020年,2.8公里的青竹湾组、瓦窑坪组产业道路也成功开建,正式打通了6000亩林竹、50万斤生态冷笋快速运输通道。

2019年,为使曹万村竹笋产业进一步上规模、增效益,我还推动建成了曹万村货运索道,竹笋下山从肩挑背扛变成了索道运输,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千方百计增加改善贫困户生活,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林下养殖业上常抓不懈,2020年落实资金1万余元,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优质鸡苗和饲料。同时,我主导的支部共建和帮扶单位返购的方式,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在民生保障上我也丝毫不懈怠,2019年以来,通过与镇村共商共议,落实资金4万余元对贫困户房屋、村供水站进行了改造提升。在贫困户帮扶上,我注重因户施策,疫情发生后,我通过政策宣传、岗位推介、技术培训等方式,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共30余人次,切实巩固了曹万村的脱贫成效。

作为区法院的一员,我还结合单位优势,依托司法资源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法治调研、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宣传等工作,助推望鱼镇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以来,我先后协调区法院立案、民商等法官开展法治调研活动5次,与乡镇领导、村组干部、企业和群众代表开展座谈,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同时,累计组织开展了“扶贫日”、“国家宪法日”等法制宣传活动8次,大力宣传民法典、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等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学法守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脱贫攻坚无小事,汇小流方能成大海。老百姓的笑脸、群众的支持就是对我的最大肯定,也是对第一书记初心和使命的最有力褒奖。

青江街道张碗村第一书记  朱飞

青江街道张碗村第一书记朱飞(右一).jpg

2018年4月3日,是我到张碗村上任的第一天。一个25岁满怀激情的年轻人,离开了雨城区司法局,踏上了去往张碗村的扶贫路。当初,我的计划是,要用一年时间来为张碗村的贫困群众做点实事。但没曾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近3年。回想漫漫扶贫路,几多艰辛,几多曲折,但离开时,更多的却是留恋与感激。

三年中,我从那个生活不适应、扶贫不会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个会说地道“农村话”的扶贫行家里手。

三年中,在帮扶单位和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方申请协调,我们为张碗村争取到资金三百余万元。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我们积极打造了张碗村"农民菜"扶贫品牌,建成百亩"菜篮子基地",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建档立卡时的2736元,增收到如今的7531元。

当然,我们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打坝治地,平整道路,种植蔬菜,发放鸡仔,收购杂粮,法治下乡,宣传上门……一项项工作稳步推进,村民们腰包变鼓了,房子不漏了,水管有水了,治病能报销了,村里的公路也拓宽了,路灯点亮了,村民唱戏跳舞的场地也有了……这些原本在其他人看来都是想当然的事情,通过我们的努力,都一一变成了现实。而一想到这种变化里也有我的汗水和付出,自己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许多工作,但还有更多的是在进行中、规划中。为了不辜负村民们的期望,我们会做得再多些,做得再好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一直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勉励自己,同时,我也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与其他队友一道在扶贫战线上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向芷漫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