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雨城区碧峰峡席草村,村道两旁随处可见一种藤叶相间的植物装点着这个美丽的乡村,远远望去,一片绿意盎然,这便是土耳苕了。“土耳苕比山药还好吃,而且也卖得起价。”席草村村民周永蓉说道。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这不仅仅只是农作物,更是他们致富的又一条门路。
穿过蜿蜒的乡村小路,记者来到周永蓉家种植土耳苕较为集中的坡地,绿油油地大片藤叶就像为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很是好看。
“我家里一共种了200棵左右,去年收成不算很好,但也卖了四千多元。种土耳苕不占耕地,像我家的这片坡地也没办法种植其他的。土耳苕生长率高,在这种地势下照样生长,存活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周永蓉笑着说,“种植土耳苕,平时仅需一两个月施一次农家肥,又不长虫,偶尔除除草,不用特别精细的管理,纯生态。”
土耳苕不占耕地,存活率高,荒山荒坡都可以种植,大约在每年11月左右成熟,从2015年开始,村民们就开始利用闲余土地种上了。
周永蓉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4年脱贫,除了平时在外面打工以外,种植土耳苕也为家里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她每次在市场上销售的土耳苕,每斤卖到3—6元不等,品相特别好,市场价最贵的时候还能每斤卖到6—8元。
“村里的土耳苕平均亩产量大约有1000—2000斤,有拿去批发的,有拿去零售的,批发价每斤3—5元不等,零售每斤3—7元不等。”席草村第一书记胥光品介绍道。
在种植土耳苕时,该村村民还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将种植和养殖相结合,养殖为种植提供粪肥,形成“荤+素”种养循环模式。这样一来,养殖产生的粪肥供就可以供自家种植所用。土耳苕的肥料问题便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减少了化学投入品施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席草村第一书记胥光品说:“目前,全村共有200户左右种植土耳苕,这边土壤也很适宜土耳苕的生长,每家每户可以利用地角、山边等种植。而且,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土耳苕更加生态,真正做到了不施农药。对于贫困户种植土耳苕的,我们每株要补助6元。自种植土耳苕以来,全部种植户平均一年可增收2000元左右。”
席草村2014年8月被评为贫困村。全村41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原来的席草村,村民大多选择种植玉米、蔬菜等传统农作物。而现在,席草村结合自身条件和村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在倡导村民种植果树的同时,也鼓励农户种植土耳苕、茶叶等收效时间短的作物。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席草村已于2018年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雨城又一美丽乡村。(张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