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军人本色不改 当好检察机关的“内管家”

来源:雅安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01 10:16:44

在部队时,他持枪卫国,英姿飒爽;转隶检察,他仍然是英勇的表率。“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前往芦山,安排救援物资筹备,参与抢险排危。他敢于创新,提出了库房精细化管理方法等,做好后勤保障。 

5.jpg

 蒋明(中)

今年44岁的蒋明是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长。他于1990年应征入伍。2年后,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学习。1995年7月分配到部队任职,曾担任技术员、副连长、参谋、股长等职务。

4.jpg

 蒋明正在训练

2009年1月从部队转业进入检察机关。转业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检务后勤保障工作的岗位上,在繁杂的后勤琐碎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敢于尝试新办法新技术,用最积极的对策应对各类问题。为雅安市检察院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今年一月,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3..jpg

从部队转业  快速完成身份转变

2009年雅安市人民检察院搬迁进入全新的技侦大楼,刚好正是蒋明进入雅安市检察院的第一个年头。“刚刚从部队转业,远远谈不上经验丰富。”蒋明表示,面对着全新的工作环境,从办公、技术、生活用房的分配,到干警人员、车辆的调配,更有采购、聘用、安保、保障支撑等等一系列工作,几无头绪可言。但他仍怀揣着服务检察的坚定信念,心甘情愿地沉入到检务保障的工作中去。

2.jpg

 工作中的蒋明(左一)

工作环境不熟悉,他就一层楼一层楼、一间房一间房地走,用脚步去丈量整座大院、去熟悉全院的每个角落、去拜访学习市直机关各级相关部门先进的管理方法。

管理体系不熟悉,就从最基本的《计财人员工作守则》《枪支弹药管理规定》《车辆管理规定》《机关管理秩序》《食堂管理规定》《采购管理办法》等开始学习,时时翻阅厚厚一沓资料,更没少请教前辈同事、业务专家。

就这样他快速地完成了从军转干部到一个普通检察后勤人员的身份转变,即不轰轰烈烈也不慷慨激昂,就像他自己说的“就是学嘛记嘛,工作都是越干越熟悉的嘛”,平凡而普通。而这一干已经十年过去,期间他最大的骄傲是:从保障到支撑,从采购到服务,没有出现过一次纰漏。十年如一日事无巨细、考虑周全,把“服务意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服务好大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也就在平淡中折射出了不平凡的境界。

军人本色不改   奔赴一线做好物资保障

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离震中仅40千米的雅安市区震感强烈。在确认雅安市检察院受损可控之后,院党组立刻安排采购救援物资:水、方便食品、棉被、急救药品等。通信时断时续,商店几乎全部停业,面对困难,蒋明靠脚跑,靠手搬,通过各种渠道,快速筹齐了第一批救援物资整装待发。作为转业军人的他并没有选择留在相对安全的后方,而是不畏艰险,通过如雨般落石的飞仙关,第一时间赶赴芦山县城。

 据他回忆,当时的芦山县持续着每日超过三十次以上的余震,房屋遍布数厘米到十余厘米宽的裂痕,危墙不时倒塌,断电断水,蝇蚊滋生……而他却说,不亲自到灾区,怎么知道最紧缺的物资是什么,怎么能第一时间安排要紧物资救援,况且自己年轻力壮,救援抢险肯定能帮得上忙。

就这样不畏艰险、不畏困苦,一边安排救援物资筹备,一边参与抢险排危,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不曾退缩。军人本色不改,做好表率作用。

立足本职勇创新   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服务工作十分繁杂,千丝万缕。不要求样样精通,但须事事知晓;不要求雷厉风行,但须事事耐心。 

1.jpg

工作中的蒋明(右五)

蒋明十分注意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工作当中,能够面向未来,思维创新,并敢于实践。在车辆管理方面,检察院公务车辆涉及一般公务用车、警务用车、特种技术用车三大类别,车多且杂,受限于人员编制和地方财政预算不足,存在车辆管理难的问题。

蒋明便给每台车辆建立了台账,做好每辆车的使用年限、保险购置、行驶里程、油料消耗、保养及维修状况,并引入“车辆GPS定位管理系统”,做到随时随地查看车辆位置、车速和行动轨迹,优化车辆的使用效率。贯彻市检察院“三化”建设的要求,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领导分派、调用车辆,确保车辆管理有序、行驶安全。

在后勤物资管理方面,针对人工登记出入库的弊端,提出了库房精细化管理方法,推动了“条码管理”模式的试点,采用扫码机、移动OA智能终端联合管理,不仅物资出入库清单自动留痕,自动在服务器备份,也简化了申请、审签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靠性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李尤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