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发挥自身优势 破解致富难题

——雨城区上里镇人大积极作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雨城区宣传部 作者:刘晓玲 张文平 发布时间:2020-07-02 17:48:38

近年来,雨城区上里镇人大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既从面上依法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又从点上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聚力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深入实施。此外,上里镇人大代表发挥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优势,在人大代表中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主动性、积极性。

在上里镇,每名镇人大代表联系1户以上的贫困户,按照所在村的精准脱贫规划,积极参加调研和代表小组活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扎实开展“一对一”联系帮扶贫困户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用心帮扶见成效

上里镇五家村与邛崃市交界,此地有一个叫君临山庄的农家乐藏身密林,农家乐有三层,一层是大堂,二、三层则设置有20个标间。“过两天又有几位客人要来,现在所有房间都预定出去了。”农家乐经营者高家林说。

上里镇五家村植被茂密、气候凉爽,每逢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君临山庄总以安静、凉快、饭菜可口吸引着游人前来。

“我以前是一名厨师,每月收入仅能贴补家用。”高家林说,2012年,母亲年纪逐增、身体不好,自己也患上高血压,加上两个孩子要上学,家庭经济压力大。2013年,高家林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一个大男人,戴上贫困帽子,不舒服。”高家林说,他一定要克服困难,摘掉穷帽。

“后来,我辞去厨师工作回到村里,看到村里不少人开办农家乐,自己却苦于无钱投资。”高家林的无奈,被上里镇人大代表刘世琼看在眼里。“要不先去镇上的饭店试试,这里工作强度没外面高。”在刘世琼的建议和上里镇人大帮助下,高家林在上里镇找到了一份厨师工作,加上政策帮扶,2014年高家林摘掉了穷帽。

“你家地势开阔,离邛崃近,你又有厨师手艺,何不办个农家乐?”刘世琼是上里镇最早一批农家乐经营者,并表示要将农家乐的日常管理方法教给高家林。随后,高家林通过亲友支持和银行贷款,投入200多万元打造农家乐。

2017年7月,君临山庄开业,此时刚好遇上避暑旅游旺季,当年高家林就赚了几万元。“避暑季节一般在每年7月至9月,有的客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高家林说,不少客人因为他做的饭菜好吃,都成了回头客。

在刘世琼建议下,高家林又利用屋后地势宽敞的优势,养跑山鸡、晒干笋,拓宽增收渠道。“游客住这里可以享用跑山鸡,离开时还会买土鸡蛋和干笋。”高家林说,真要感谢上里镇人大代表们的帮助,再过两年我一定要把身上的欠款还清。

精准施策助奔康

近日,上里镇村民李应华格外忙碌,因为家中两头能繁母猪快就要生小猪崽了。每日天刚亮,李应华都会步行一公里,来到占地十几亩的养殖场。养殖场中还有一个简易圈舍,占地约40平方米,养了两头能繁母猪和几十只小鸭子。“公鸡和成年鸭子在山上。”李应华说。

据当地驻村帮扶队员张华介绍,李应华干劲十足,其养殖用地是家中亲戚无偿提供的。此外,李应华是上门女婿,妻子家中有两人患有疾病,家里还有80多岁的奶奶和正上小学的孩子,家庭条件十分艰苦。

后来,李应华的妻子在上里镇人大帮助下,在镇上一家超市找到工作,而李应华则在上里镇人大代表孙世华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发展起养殖业。今年,在各方努力下,又为李应华找到了一个清扫2公里村道的公益性岗位。

“公鸡40元一公斤,2年的老鸭200元一只,平时再卖点土鸡蛋,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李应华说,等猪崽长大了,也可进行销售或饲养。“干实事、搞产业发展的人,我们就要支持。”孙世华说。

在政策兜底帮扶下,李应华家人的医药费每月只用支付300元,孩子的学费也有了保障。“没了后顾之忧,我可以大胆发展产业,靠自己双手走上致富之路。”李应华说。

近年来,上里镇人大积极作为,参与到与脱贫攻坚有关的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中,又对脱贫攻坚中各级下达的项目、资金、村“两委”村务公开、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督。此外,还发挥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优势,通过“一对一”联系帮扶贫困户,摸情况、找问题、想办法,鼓励全镇人大代表联系帮扶实际,多提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推动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急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扶贫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扶到点子上。”上里镇人大主席张文平说,上里镇人大有信心,脱贫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刘晓玲 张文平

责任编辑:李尤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