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增强党员能力,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
政治能力是根本,筑牢服务社会的思想根基。政治能力是党员的首要能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党员必须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在服务社会中把握正确方向,确保党的政策落地生根。例如,在基层治理中,党员既要精准传达党的惠民政策,又要善于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国家发展大局,真正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
专业能力是关键,提升服务社会的实际效能。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对党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还是教育医疗、基层治理,党员都应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教育战线,党员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在医疗卫生领域,党员医务工作者要精进医术,优化服务,守护群众健康。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能让党员在服务社会中更有底气,也能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专业、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服务能力是纽带,架起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服务群众是党员的根本宗旨。党员要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员要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实际问题;在城市社区,党员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只有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服务社会的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增强党员能力,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通过理论宣讲、实践锻炼、案例教学等方式,全面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同时,党员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对标新时代要求,补短板、强弱项。例如,可以结合数字化发展趋势,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唯有不断增强能力,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专业本领、更深的为民情怀,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