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有月亮的夜晚就有诗

来源: 作者:何军林 发布时间:2023-02-21 16:55:56

    文/何军林

我读诗的兴致大不如前。但诗人王行水的新作《月亮月亮(组诗)》通过微信出现在我的手机里,密集排列的诗句形成诱惑之势,让我生出阅读的愿望。

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的王行水,笔名三都河,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创作,在报刊发表诗歌数百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获得多项全国性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奖,出版有多部诗集,是名副其实的实力诗人。

我认识王行水快20年了,几乎通读过他所有的诗作。其诗歌特质明显,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在他的诗歌写作中,抬头仰望时是湘西的天空,低头俯看时是湘西的大地,始终弥漫着湘西独特的韵味与情致;他能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任何东西都纳入诗歌写作的范围,在一般人看来很枯燥的事物,在他笔下都能散发出诗意的光芒。

通过阅读能够明显感觉到,王行水前些年的诗歌写作很“刻意”,或者说很“自觉”,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把自己固定在湘西大地上,执着于乡土写作,书写熟悉的那片土地,书写乡土的人、情、事、理,这也成就了他现代乡土诗人的名声。

也许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加上诗艺的成熟,近年来,尤其是他以笔名三都河写诗以来,其诗歌创作进入了自由状态,没有“刻意”或“故意”,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或目的,而是有了一种信手拈来皆成诗的作派或任性。“诗歌无处不在”成为常态,“生活即诗”在他这里不再是空话,而是真正成为笔下的诗句。

除了这组《月亮月亮》,我搜罗了他近期发表的诗歌,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书写月亮的诗篇达20多首。他似乎跟月亮纠缠上了,要么直接以月亮为写作对象,要么在诗中频繁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很明显,在最近这个时期,月亮在王行水这里似乎成为无法绕开的存在,他和月亮纠缠在一起,想跟月亮对话或倾诉,想借月亮言情、言志。这就是诗人的作派,常人眼里的“矫情”。

千百年来,月亮都是文学书写的对象,更是诗歌的母题,没有写过月亮的诗人几乎不存在,尤其是中国诗人。在中国文化中,月亮的象征意义极为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在王行水这里,月亮又是什么?

在《明月在天》一诗中,他写道:“星星似乎愈去愈远/像车尾灯一样消逝/月亮始终离得很近/近得隔着时空四目相对/看出她眼里盈盈的泪/十月十八横跨十九的月亮/陪伴我的早行未改初心/她以陀螺似的飞旋相伴/旋落的光洗亮了苍茫人间/她日渐失去自身的浑圆/尽力坚守着最大的亮”。未改初心的是月亮也是诗人,尽力坚守的是月亮同样也是诗人。他还在追问:“越过斑驳路面上的枝枝丫丫/还有少许未曾凋落的黄叶/人在旅途哪一次能拒障碍”,借斑驳月光感怀人生,当真是诗人情怀。“言志”“感怀”“抒情”,在层层递进的诗句中得到尽情抒展。

在《月照银杏林》一诗中,他写道:“月光如瀑洒银杏林/银杏树直挺的身躯/仿佛有了感动的颤抖/高大的香樟站成后盾/伸枝展叶中饱含鼓舞/更为千年明月的凝眸眷顾/古老的孑遗裸子植物/记起了与生俱来的使命/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生命力/记起了公公种树子得果。”通常,人们在看到月光下的银杏林时,会想到银杏林的美,会想到月光下的轻柔,但在王行水笔下,我们看到却是“使命”“生息”“生命力”这样一些字眼,是硬度、力度和深度,有了纵深感,有一种苍茫。

在《诉衷情》一诗中,他直抒胸臆:“今夕何夕了/望月诉衷情/几度百感交集/几度泪花晶莹/几度嗓音哽咽……”在这里,没有神秘,没有隐喻,没有借景生情、没有借物抒怀言志,而是直接明了地仰望月亮,直接明了地说出心中想说的话。那一刻,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因为他抛弃了现代诗歌所有的技法,或者压根就把这些给忘了,因为他只想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只想说出心中所想。

追随诗人的身影,我们还看见“早起的诗人围着荷塘转悠/企图再找个月亮来行吟”,听见诗人在轻吟“昨夜的月亮没有道声再见/事实上大概率再也难见”(《起风了》),“面对白加黑生死较量/月亮并没有改变行期/开足马力携带自身的光”(《月亮穿云》),“月光移动深秋/今夜格外想你”(《祝你平安》),“夜中一颗星星/紧追月亮不放/置身明月身后/不惜暗淡自己的光”(《蝶变》)……

事实上,从《夜》到《橘红色的月亮》《众星拱月》《月亮播种》《高铁山》《追》《高楼》《今夜》《夜的荷塘》等诗篇,月亮似乎霸占了诗人所有的夜晚,霸占了诗人整个身心。“可惜凉风吹半夜/月亮仍是觅不得/一杯一杯问苍穹/苍穹讳莫如深/月亮撩了下面纱/倏忽不辞而别/酒醉迷眼十八巡/我邀明月梦里见。”

并不是所有的夜晚都有月亮,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让我们追随诗人的身影,追随诗人的内心,开始一场《寻月》之旅,也许是苦涩,也许是怅然,也许是无奈,也许是照不进现实的梦境,但这就是诗。

【作者简介】

何军林,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