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好美一条“溪”

来源:秘书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8 12:21:14


 

早就知道川南的纳溪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目睹其芳容。最近我有幸作为散文作家采风团的成员,首次踏上了纳溪区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展采风活动,才窥视其冰山一角。

    纳溪,又名云溪,因三国时期“蛮夷纳贡出此溪”而得名,也有“海纳百川”之意。溪,是纳溪的血脉,也是纳溪的魂。这里的溪水,是天上的玉液喜降大地,是地下的琼浆喷涌人间。它像如椽的神笔,描绘了这方图画;它似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这方山民;它用传奇的历史,塑造了这方文化。

    溪,不拒涓涓细流,它初看起来并不起眼,但经过日积月累和长途奔流,就会从小溪汇成大河,大河汇成大江,大江汇成大海。据悉,纳溪就是由境内大大小小的130多条溪流汇合而成的。流经全域的永宁河是该区域长江段最大的支流,蜿蜒曲折、恬静优美,自古以来就有“清水河”的美誉。纳溪境内群山叠嶂,溪流纵横,在错落有致的地形地貌内,小溪星罗齐布,穿流其间。可以说,那儿的树木花草茂密,就说明那儿溪水丰盛。当我一踏进纳溪的土地,我就深深地感到,绿,是纳溪的主色调。那满眼满世界的绿呀,好像可以拧出汁来。特别是站在天仙镇天全寺山顶举目远眺,山山相连,层林尽染:近一层次是绿油油的墨绿,中间层次是浅蓝色的翠绿,最远的地方就变成了灰蒙蒙的淡蓝了。绿汪汪的永宁河水清澈锃亮,从上蜿蜒而下,像仙女身上美丽的白练,在绿色的大地上随风飘荡;又似一条银白色的巨蟒,七弯八拐地在绿地上自由闲逛。在河的两边是一笼一笼的竹林,一棵棵竹子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像一位位看护着永宁河的“守护神”,日夜坚守在岗位上;河的两岸均为开阔地,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这些厂均以当地资源为源材料,有竹编工艺,有山珍食品加工厂和竹酒厂等;黑瓦白墙的川南民居,星星点点座落在绿林丛中;阡陌交错的稻田里,碧绿的良种水稻长势喜人,随风翻卷起层层绿色稻浪。纳溪,简直是一幅自然天成,秀美绝伦的山水画卷。

    有人说,山水风光,山第一水为二。理由是有山才有水,山青水才秀。我却认为,在纳溪,山水应当换位,水第一山为二。水是山的魂,有水山才青,山青水更秀。假如没有水,那山绝对是光秃秃的荒山。这绝对不是笔者有意抬杠,如果纳溪没有众多的水源,没有遍布山野的溪流,怎么会生长出如此茂盛的竹海,润育出如此葱翠的茶山,酿造出如此甘甜的美酒?

这条溪,哺育了这里纯朴的人民。纳溪远离中心城市,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在古代属于“蛮夷”之地,商贸基本上依靠水上纤夫拉纤行走。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因而造就了这儿的人民单纯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永宁河上的纤夫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还值得一提的是,纳溪是“夜郎国”所在地的一部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介绍,有一次,夜郎国君在接见汉朝使臣时好奇地问:“是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后来不是咋的,“夜郎自大”就演化为专门比喻妄自尊大的成语。至于两国到底谁大,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地说,纳溪的溪水曾经养育过“夜郎国”的人们。我却以为,以原典论,大概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西南夷与中原王朝远隔千山万水,夜郎王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才有此一问。这也表现出夜郎国本身的国情实力和致力发展的勇气。若是站在当时夜郎人的立场上看,这就不叫“自大”,而是自尊、自信的民族自豪感的表现。说夜郎“自大”,应该是从汉文化的视角去看“夜郎国”时所造成的一个历史误会。

    纳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留下了众多英雄豪杰的历史足迹。远的不论,仅近代就有蔡锷、朱德等革命先辈率领护国军在此血战的遗址。著名的棉花坡战役,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炮火,也留下了民主革命的铿锵乐章;抗日战争期间,一个叫曾子平的乡绅,从中华民族的长远计,自掏腰包,在此创办了一所“抗战小学”,为抵抗日寇侵略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居然创造了“全国唯一”的记录;还有川南游击队和川南地下党也曾经活跃在这块热土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甚者,当代的纳溪儿女,继承了先辈的遗志,与时俱进,沿着先辈踏出的道路继续奋进。

这条溪,塑造了这方独特的文化。纳溪具有灿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溪水形成了独具纳溪特色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包括夜郎文化、永宁河船工号子、纳溪民歌、云溪竹枝词、班打狮子、民谣、闯拜、牛牛灯、开秧门等等。比如永宁河船工号子,就是劳动人民艰苦劳动方式的见证,是研究船工以及永宁河沿途风土人情的依据。永宁河船工号子独特的腔调和衬词以及江河风格的韵味现在无人能及,时而高亢,时而激烈,时而悠扬,时而豪放的唱腔极具地域特色,它丰富独特的和声效果使人振奋不已。还有就是纳溪民歌。快到中午时分,我们一行来到了乐道古镇,只见村头的土戏台上,几位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穿着鲜艳的古代服装,正在演唱纳溪民歌。一路陪同我们的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两届“冰心散文奖”得主杨雪先生告诉我:“纳溪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或是在休闲时随意哼唱的一种山歌。歌词大都是人们歌颂劳动、赞颂爱情和热爱美好生活的内心坦露。正在演唱的《薅秧歌》、《撵野猫》、《爬海歌》和《这山没有那山高》等最具代表性。” 老年演员们在土台上又唱又跳,舞姿原始、古朴,恰似在田间劳作;歌声高亢、遼亮,好像动人心魄的天籁。观赏之后,使我深为震撼:在这空旷的天穹下,在这大山的怀抱中,这儿虽然没有都市卡拉OK厅豪华的装饰,也没有钢琴和激光唱盘的伴奏,但我敢说,这歌声,比那些所谓的歌唱明星唱得更动听,更惬意;这舞姿,比那些坦胸露背年轻貌美的舞蹈演员跳得更扎劲,更销魂。他们的情是真的,心是善的,歌是甜的,笑是美的。除了民俗文化外,这里还有区别于其他别的地方的红色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等等。

纳溪的文化,不是仅仅漂浮在上面,用来吸引游客和装点门面,而是深深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这次我们有幸参加了白节镇的“山翁诗社”揭牌仪式,又给了我另一种强烈震撼。诗社由一群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组成,他们进行诗歌创作,既不为名,更不图利,而是歌唱新时代,歌颂新生活,以此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老人们当场献诗,并将一套自编自印的手抄本《诗集》赠送给中国作家协会的白庚胜副主席,使白副主席如获至宝。说实话,他们诗的艺术价值我虽不敢恭维,但他们的精神却是那么的可贵!这种以诗养心,以诗养性,以诗怡情,以诗养老的做法,比那些整天坐着玩牌打麻将,或无所事事瞎折腾的活法,不知要有益多少倍?

近些年来,纳溪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紧紧围绕“溪”字做文章,升级美化传统农耕田园和全域旅游2.0,做强做优生态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着力打造西部现代生态新城(镇)和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区域战略层面,并设立了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特别是近三年内,纳溪先后实施5000万元以上旅游重点项目21个,建成3个4A级景区在内的12个A级旅游景区,6镇12村创建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使全区2.9万人脱贫解困,10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如今的纳溪,“花的世界、竹的海洋、水的乐园、酒的天堂、茶的故乡”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已拥有了“永宁河船工号子”、“护国陈醋”、“川南雀舌手工茶”等多个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区域旅游中心的地位逐步显现。春赏花、夏亲水、秋养生、冬美食,“一硐一泉三漂流”,闻名省内外。今天的纳溪正以更加生态、更加美丽的身姿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一座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现代山水新城已经兴起,一幅“产业基地,秀美纳溪”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溪,具有远大的胸怀,才将小溪变成大溪。溪,具有优良的品质,才将大地装点得如此美丽。我站在永宁河与长江交汇口,望着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溶入江水,向着更加远大的目标前行,我的心潮澎湃,激情难抑。我仿佛看见,“夜郎国”的先民们沿着茶马古道涉水爬山,逶迤前行;永宁河上的纤夫们,高喊着船工号子,迎风破浪,踏步而来。我仿佛听见,深山古刹内的铜鼓声,依旧余音绕梁;棉花坡上的枪炮声,隐约可闻……

永宁河,纳溪人的母亲河!不知流淌了多少万年,却从未见过现如今纳溪如此大的巨变,更难想象未来纳溪会有多么的美好……

纳溪,好美的一条“溪”……

 

 

作者简介:

桥歌 (本名乔德春),四川西充人,作家、编剧,四川省散文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现任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司法》等省以上报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学术理论文章300多篇;公开出版(或与他人合著)文学著作9部;其中多篇(部)荣获全省、全国奖项。其业绩已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和《全国优秀复转军人传略》等文献之中。

 

责任编辑:李俊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