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仲冬时节,韬哥开车我随行,到了什邡市洛水镇渔江社区,参加成德同城民间文艺交流暨德阳市首届民间文艺汇演·洛水采风活动。8年前,德阳市城乡统筹采风活动曾在这里举行,省上的作家,知名的作家,市上的作家,20多人到过这里,采风活动后,2016年年底,一本《作家眼中的德阳城乡统筹》集文出书。所以,这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地方,8年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呢?
鱼眼广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花衣红裳,人欢村靓,变化真大。这是我到了渔江的第一印象。是的,以前的渔江村,在2008年地震后重建名字为渔江新村,2020年村级建制改革更名为渔江社区。
看见眼前热闹祥和的冬日渔江社区,我又想起了那个美丽的传说。
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西海的白鱼仙女。她有倾国倾城的貌,她有闭月羞花的容,她有济世扶贫的才,她有慈悲善良的心,她有千年的修练,千年的道行。自从从鱼化为人,就如破茧成蝶的蝴蝶,翩翩在大地上飞舞,悠悠在大自然中寻觅。她裙衣飘飞,仙风道骨,轻盈俏丽,清新迷人。在经过千百次的跋涉、探索、寻找、比较之后,她看中了这块蓝天碧水的天地。她把她的家安在这里。鱼江村成了白鱼仙女的家乡,成了她修养生息安居乐业的故乡。从此以后,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民安村富,村里人以白鱼仙女的名字给自己的村庄命名为鱼江村。想来,白鱼仙女是长长久久住在了渔江村。
谁能够想到,秦汉时期的鱼江村是一片堰塞湖。
那时,这里没有人烟没有土地没有庄稼,是非涝则旱的泽国。勤劳的渔江人走到这里,勘察、探索、游牧、耙土、改田、修房、筑路,改造土地建设家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渔江人就这样一代一代筚路蓝缕勤耕苦耘,把渔江幅员面积2.5平方千米的地方打造成了宜居乡村。如果说白鱼仙女飘飘而来在此地护佑苍生,毋宁说是蜀郡郡守秦人李冰治水导洛通山让这方土地丰俭由人,收获颇丰。
李冰,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是我们山西运城人。他在任蜀郡郡守职位时,深感水患与民生的渊源关系,他不是科班出生的专业人才,但他懂民生,爱百姓,知民间疾苦,晓生活艰难,自学成才治理水患,踏千山万水,寻治水良方,历几多艰难,采取“深淘滩,低作堰”及鱼嘴分流等方法,就地取材,修筑水利工程,前有伟大的灌县都江堰工程,后有什邡“导洛通山”壮举,其功德惠及川西大地,被民间誉为“川主”,四川的主人。
站在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朱李火堰》碑面前,心里,浮想联翩。公元前235年,李冰在完成都江堰工程后,来到什邡古瀑口“导洛通山”,修建洛口堰(古称洛堋,今天的“朱李火堰”),从那时起,什邡高景观洛口堰和都江堰一道,共同发挥系统工程作用,从而使川西平原水旱从人达到旱涝保收。历代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我们天府之国的的形成,不仅仅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功劳,与李冰在沱江流域上源兴修洛口堰也有密切关系。犹如什邡文化名人郭辉图老师所说:“不到灌县不知道都江堰,不到高景关不知道都江堰灌溉系统工程。”感谢先人李冰,让川人有水吃有水用,让都江堰与洛口堰锁住水中蛟龙为民所用。
从两岸群峰中往前看,一条河流浩浩荡荡从眼前流过。下边地段江水汹涌处是古瀑口,上面山口处是高景观,山峰中的高景关,属于什邡地界,对岸是绵竹的云盖山。高景观虽然险峻,却早已经没有了关险石隘阻拦,如今只有了地名还在人们的眼前心里。山高水高,从山里流出山泉水,河流是洛水,两水会合入了通溪河,人们取名字叫章水。几年以来,为纳凉避暑,夏季时我与家人年年沿通溪河周围选择民居或者农家乐休闲住下,空气清凉身心愉悦,野花青草树木让人亲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古瀑口没有开凿前,其源不穷,其水千里不休,水患连年。李冰接灾情报告后到了什邡,巡水道查灾情,走山地察地理,制定出一套科学具体的治水方案。《华阳国志·蜀志》说:“冰又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经什邡(与)郫,别江会新都大渡(今金堂)……”后打总结:“又有绵水出紫岩山,经绵竹入洛。东流过资中,会江阳(泸州),皆灌溉稻田,膏润稼墙,是以蜀人称郫繁膏腴,绵洛为浸润也。” 李冰带领什邡、绵竹、广汉千万民工,用火烧水激方法烧岩石开山,风来雨去,云走雾散,几度春秋,克服千难万险完成了导洛通山水利工程,这样的工程是李冰晚年建设水利工程的又一大创举,为民众造福的又一丰功伟绩。洛口堰建成后,后人在此基础上建成朱堰,中分堰口为李堰,两堰流经什邡地面灌溉农田,左分堰口为火烧堰,流入绵竹。今天我看见的“朱李火堰”就是这样来的。
都江堰有“二王庙”,这里有“大王庙”,两庙都是供奉李冰而建的。进了大王庙,左边空地有高大的汉白玉李冰塑像,李冰峨冠袍带衣袂飘飘,文能安民,武能治水,眉眼之间尽显安世济民的才华横溢,面容祥和多是人间烟火气息。“大王庙”里也是道场。民国时期,每年都有数百民工为了岁修石亭江,修葺朱堰、李堰、火堰住在这里。据说,1975年曾在此地后山发现古墓,疑是李冰墓葬。所以,有李冰这位“川主”护佑此地,人们才安居乐业,树木翠绿青青,田野庄稼丰收。
事实上,一个村庄,一个社区,由房子、街道、小巷、空地组成,而生活在村庄里的一千八百六十五人,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在这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活生长,冷暖自知。多少年以前的鱼江村,是泥桨村,经济落后村,消息闭塞村、打架斗殴贫困村。村庄交通不便,村民收入极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里,在基层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投工投劳,党员带头,修建了平坦的水泥路,迎来了农产品收购大户首次入村收购。村民十分满意。可是,大自然无情的双手,在2008年的5月12日,用霹雳之势,改变了正在蒸蒸日上的大好光景。地震使村庄道路被毁,村民50%的住房倒塌,20%住房严重受损,是什邡洛水镇重灾区之一。 基层党支部在在第一时间展开了抗震自救。全村村民从恐慌中走出来,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坚强后盾。他们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在上级党支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专门做新农村建设规划、倡导绿色环保的“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和“李连杰壹基金”的扶持和引导,从实际考虑,从长远发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什邡市人民政府出资以及灾后重建资金一起,用六百亩沙河滩地,以白鱼仙女传说故事为背景,以鱼文化为中心,结合当地古朴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修建了11000平米的商业出租房,8个活动广场及鱼眼广场,545套设施齐全的村民住房。从此,“鱼江村”更名为”“鱼江新村。”
如今的鱼江社区成立又是一种模式,社区下设4个居民小组,4个党小组,有党员55名。党员在最基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了解情况,又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在全村统筹安排。一举多得,益处满满。基层的党支部,基层的每个党员,他们本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的精神,把利益和好处让给了群众,自己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拥护。
现在,渔江社区盘活闲置资源,社区公用生产性用房11700平方米,以“微田园”观光旅游为定位,吸引了大批游客。春天赏花,夏季观荷,秋日晒秋,冬来骑游运动。引进育强产业,创建“党建+旅游+生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居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方式,多方引进企业、专业合作社、合颂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商户12家、个体户25家,解决本地居民务工300余人次,居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在鱼眼广场等候表演的大嫂笑着对我说,就在家门口挣钱,不用远天远地外出打工,照顾了家里婆婆妈,又带了小娃娃,多好的嘛。
近年来,渔江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四川省“卫生村”等先进称号,说明了渔江长足的进步。
冬日的风,是寒冷又凛冽的,但在鱼眼广场观看民间文艺汇演节目,台上载歌载舞,红男绿女,如花笑靥,热气腾腾,温暖得台下的我如春风拂面。我说,这是白鱼仙女的成绩,这是李冰治水的功劳,对,最重要的还是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