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哨楼话“村”

来源:德阳散文学会 作者:钟智 发布时间:2024-12-27 20:19:42

龙年春节接近尾声,春天早已如约而至。这天有文友相约去眉山哨楼村采风。初次听到哨楼村的名字是在眉山文友的创作分享会上,德高望重的周闻道先生发布了“哨楼村作家小树林和作家书屋”活动方案,盛情邀约省内外作家踊跃参加。作为写作“小白”,我自知不敢去献丑。但对哨楼村却很好奇。心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居然可以吸引眉山乃至全省的作家前往采风开展活动?没想到还真有机会去看看,我欣然应约同往。

微信图片_20241227202120.png

因为降温,天有点冷。偶有雨丝飘下,空气格外清新。上午10点过,我们一车三人从绵竹出发。兰姐开车,我和绍芝坐在后排,愉快聊着天。路上车辆不多,一路顺畅。在永兴服务区稍事休息,不到2小时就下了高速,随后驶上了乡村道路。望向窗外,见浅丘上树枝新绿,水塘里轻泛涟漪,田野中麦苗青绿,鹅黄的油菜花渐次开放。行进中,仿佛一幅春之画卷徐徐展开......我不由得有些陶醉。突然听到导航温柔提示在仁寿县某某位置。原来眉山哨楼村,是仁寿县的哨楼村?!不禁暗笑自己没做功课。

点开手机想搜索“哨楼村”,却鬼使神差输入了一个“村”字,瞬间跳出字典释义:1、乡民聚居的地方。泛指人口聚居的地方。2、粗野;粗俗。嗯?我有些愕然,继续翻看,又出现乡土、土气等词义。虽然无法判断这释义的准确或权威,但总觉多少是带有藐视的意味?至少我是不太认同粗野、粗俗、土气等词汇对“村”的阐释。因为,我本是农村的孩子,生在村里长在村里,村庄、田野、小溪,玩伴......便是我最美的童年记忆。后来离家去外地读书工作,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也曾为赋新词强说乡愁,日记本上常胡乱写一些文字,如:剑南春/抿一口/就烧灼我的乡愁/等,以轻抚自己思乡的愁绪。

参加工作后分配到了贵州一个美丽的小乡镇当了基层干部,乡政府在水山坡下,又诗河旁边,驻地紧挨着村庄。报到后没几天,村子里就基本都晓得“公社”来了一个四川姑娘。好奇胆大的小朋友们就来约我与他们上山去打毛栗了......后来回到家乡,也一直在基层工作。在村上、到村里、下村,走村串户、进村入户,就是我的工作常态。30年来,我和同事们尽心为父老乡亲服务,也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乡村的巨大变迁,也努力建设更好的家园。特别是在朝夕相处中,与乡村干部、村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每回到村里,见到村里的人,总是格外亲切。

因此在我的眼里、心里,乡村是我最熟悉的世界。这里有最烟火的生活,最真实的人性,最鲜活的四季,最生动的风景。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所以我想,无论多么显赫的家族,随便往上数几代,大致就会现出乡或村的原型,最多粗俗和土气程度略不一样而已吧?

乡村也是中国繁荣稳定的大后方,发挥着蓄水池和调压器的作用。历史上的贡献自不必说,单说抗击疫情这几年,如果没有基本农产品的保供,封闭下的城市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通往哨楼村的道路正在扩建中,目测应该有六米左右。没想到在丘陵地区,乡村道路还有这样的宽度,真是了不起的变化!施工很人性化,是分段进行的,对通行影响不大。兰姐的越野车性能好,技术又很过硬。虽然弯道较多,每隔一段需减速慢行。但跟着导航指引,很快经过学校,路过大冬田,一大片白墙灰瓦建筑就映入眼帘,旗台上飘扬着五星红旗,便确定已经到达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得知从德阳出发的一车文友已先抵达,正在村史馆参观。我们赶紧停好车前往村史馆与他们会合。

村史馆地势较高,从下往上走,“哨楼村村史馆”的牌匾十分醒目。大门上镌刻着“廉泉让水地,文里武乡风”的楹联。哨楼村张书记亲自带我们参观。跟着他的引领,我们从序厅、哨楼春秋、红色哨楼、乡土哨楼、忠孝哨楼到展望哨楼六个部分依次参观,通过丰富的实物、详实的史料展陈、生动的文字描述、重要的场景还原、重要人物访谈等形式,去聆听哨楼的故事,触摸她的前世今生,感悟她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子,竟有这样厚重的历史积淀,这样深厚的文脉赓续,这样自信的精神传承。

村史馆占地6000余平米,完全是哨楼村自己策划、建设、设计、施工的,历经3年于2023年建成开馆。就我的了解,村史馆在四川很少见。我曾经去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过一些村子,基本都建有村史馆。为此还曾跟我们的村干部探讨过这个问题,感觉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对自己村庄的历史文化了解挖掘不够,信心不足,缺了建村史馆的底气。我想,哨楼村村史馆的落成,无疑开了四川村史保护挖掘弘扬的先河,不仅对哨楼、还将会对更多的乡村,推动文化振兴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我自然问到了村史馆建设资金来源。张书记颇有些骄傲:“村史馆建设资金主要是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包括部分上级资金和乡贤捐资。”我吃了一惊!顿时更对年轻的张书记刮目相看。试想一个丘陵地区的村子,年集体经济收入早已突破百万,充分证明村班子特别是领头雁具有极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难怪哨楼村2021年就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责任编辑:杨东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