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常常是一种神秘而深邃的存在。它宛如一张无边无际的黑色绸缎,轻柔地覆盖着世间万物;又仿若一个深邃的谜团,静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探寻真谛。当夜幕降临,黑暗如同一位悄然降临的主宰者,缓缓吞噬着世间的光明,营造出宁静的表象,却也在人们的心底激荡起层层思绪的波澜,引发无尽的沉思。
涂拥的诗歌《夜色》,以其细腻且极具穿透力的笔触,为我们深刻地展现了个体生命在生活的夜色中所经历的迷茫、战栗与挣扎。这首诗宛如一首低吟浅唱却饱含深情的夜曲,悄然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诗的开篇,在简单交代之后,推出诗句“先是卧室,梦中醒来/我再也按不亮/自己灭掉的灯光”,仿佛黑暗舞台上那沉重的开场幕布被缓缓拉起,瞬间将读者拽入一种深深的无助与失落的深渊。此处那无法亮起的灯光,恰似希望的火苗被无情的寒风骤然扑灭,这无疑是一种精妙绝伦的隐喻,深刻地暗示着诗人在生活中某些珍贵希望的猝然消逝,亦或是崇高理想的悄然迷失,恰似无边的黑暗无情地吞噬了那微弱的光明。
在餐厅的情境中,“那么多闪亮的色香味/来不及品尝/突然‘啪’地一下就进入夜色”,这里的“闪亮的色香味”仿佛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它们宛如活泼顽皮的小精灵,在瞬间的欢愉之后,又匆匆隐匿于夜色之中。这种拟人化的生动描绘,精妙地展现出美好事物那转瞬即逝的特性,以及个体在生活急速的节奏中那份深深的无奈与仓惶,致使那些本可带来满足与幸福的瞬间如流星般稍纵即逝,无法紧握。
“左邻右舍灯火通明/城市也彻夜不眠/我却老房子一样陈旧”,这强烈而鲜明的对比,犹如一面清晰且震撼人心的镜子,无情地凸显出诗人自我感知与周围繁华环境的格格不入。内心深处那难以言喻的孤独,以及如同老房子般逐渐腐朽的衰老感,在这对比中愈发凸显。尽管周围世界灯火璀璨,充满着无尽的光明与蓬勃的活力,但诗人自己却仿若被遗忘在黑暗的偏僻角落,光芒逐渐黯淡直至消逝。
诗中,诗人还多次提及的“灯光”,如“经常举着坏灯泡/大街小巷找不到匹配型号”,这一关于“灯光”的逼真描述,恰似一位孤独的行者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求帮助却最终无果。它象征着诗人在追求内心光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漫漫征途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即便怀揣着换灯的坚定勇气,却可能因种种难以抗拒的缘由无法达成心愿,“费尽余生,也无法接通自己有过的光芒”,这般表述,宛如一声无尽的悲叹,深深地镌刻出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命运多舛的无尽感慨。
不禁让人想起李煜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滔滔不绝的江水比喻绵绵不绝的哀愁,此诗以灯光的明暗巧妙地象征着人生的跌宕起伏与无奈。又如苏轼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里通过孤独的飞鸟抒发内心的孤寂,这首诗则以老房子和坏灯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个体的落寞与凄凉。
总的来说,《夜色》通过独特且寓意深远的意象,以及深刻而发人深省的思考,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揭示了现代人在生活中的迷茫、孤独,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沧桑与无奈,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存在的本质进行深入且透彻的思考,仿佛在黑暗中不懈探寻那一丝可能的光明,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对未来的殷切期许。
附诗歌:
夜色
◇涂拥
五十年的老房子
一盏盏灯在陆续坏掉
先是卧室,梦中醒来
我再也按不亮
自己灭掉的灯光
后来在餐厅
那么多闪亮的色香味
来不及品尝
突然“啪”地一下就进入夜色
左邻右舍灯火通明
城市也彻夜不眠
我却老房子一样陈旧
光在一点点减少
经常举着坏灯泡
大街小巷找不到匹配型号
虽然尚有换灯的勇气
却往往费尽余生
也无法接通自己有过的光芒
作者简介:清静,姓吴,四川省隆昌市人,四川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诗文散见于《星星》《扬子江》《诗潮》《中华文学》等报刊,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