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高
一
在这之前,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曾经“鞭长莫及的地方”,如今从重庆主城出发,开车只需两小时、坐动车一小时即可抵达。
山,还是那座山,她叫七曜山,山峦起伏,峰回路转,雄浑厚重,景象万千。春天郁郁葱葱、夏天鸟语花香、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
河,还是那条河,她叫龙河。她从茫茫七曜山和武陵山的云雾峡谷中淌出,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土家儿女,滋养了一方水土,浸染了一脉文化,练就成一种精神。
歌,还是那首歌,她叫《太阳出来喜洋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百唱不厌,百听不烦。因为她唱出了土家人的勤劳善良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望着绵延起伏的群山,我想到了大山人艰苦创业的历史,看到了具有大山一样性格的大山人的希望。望着奔腾不息的龙河水,我想到了母亲般的胸怀,看到了一幅丹青般的历史画卷。哼着那个“啰儿调”,我想到了大地的厚重,看到了世世代代土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五谷丰登”。
这,就是石柱。
二
今年四月,我再次怀着亢奋的心情在一片烟雨中回到了这片神奇的热土。石柱原名石砫,建县始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 年), 初名南宾。《旧唐书》记:“唐武德二年分浦州(今万州)之武宁置南宾县”。《明史.四川土司》《大清一统志》记载:石砫,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之首字而得名。1984年11月,国务院给恢复了土家族成份,建立了中国第四个纯粹的“土家族自治县”, 五十来万人口,土家族占百分之七十二。石柱是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生活和战斗的地方,贺龙元帅也曾率兵转战在这里的山山水水,涌现出过像爱民模范陈太江、一等战斗功臣王顺蛟,见义勇为英雄岑维华等众多的仁人志士。
从前这里流传一首顺口溜:“两山夹一槽,有女莫嫁石柱郎;兔子不拉屎,只见大山不见粮”。便是过去石柱历史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横亘在两山之间穿境而过的沪蓉铁路、横跨县境四条高速公路、横空出世飞架龙河上的石柱大桥,刺破青天巍然屹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宽阔笔直的都督大道,以及绿化景点玉带河、礼堂坝、民族文化村和人流如潮的街心花园、五一桥、太保祠、良玉广场、旗山风情园,在萧萧细雨中恍如梦景。
石柱的变迁,显示了大山的无穷潜能与雄浑的豪情。
石柱仍在负重爬坡。但毕竟与外面的世界是越来越近了。
三
“汉室将军甲弟,明朝都督人家。”每次来到万寿山,我都会孩童般地激动起来,是那种真诚得近乎无邪的激动。
从县城驱车往东北方向前行,约莫十来分钟,便来到三河镇。站在青砖黑瓦蜿蜒如蛇行的蚕溪村举头往上望,在巍峨的万寿山上,两边是翠峰重叠,花木葱茏。中间是深谷陡壁,溪水自缓坡淌下,穿梭于乱石之间,潺潺的溪流犹如悠扬动听的琴声,尤其是在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峡底的冰层与溪流产生共鸣,更加铿锵悦耳。
在这方圆近几十平方公里的万寿山上,有两座巨石,满是神话与传说、典故与歌谣。北面的石柱高约30多丈,上有古松垂悬,远远望去,峰顶似侧面人头,凸鼻子凹眼睛,高冠微髯,巍武雄壮,沉毅挺拔,威严雄壮,人们便称为 “男石柱”。南面的石柱在山中段,高约20丈,背山面水,依岩而立,头上丛生青丝般草木,亭亭玉立,婀娜妩媚,犹如少女的秀发,在风雨中似瀑布飞流直下,右胸突起,左胸平坦且显凹状。这便是“女石柱”。男女石柱有鼻子有眼睛有沧桑血性的肥厚嘴唇,有髯髯飘拂于风中雨中雪中阳光中的胡须和飞鸟啁啾花树忸怩的葱葱齐身的秀发。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万寿山脚下有一条河,叫龙河,两岸各住着一户人家,一家姓杜,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女儿叫小芳,以摆渡为生。另一家姓王,母子二人,母亲双目失明,靠儿子打柴狩猎过日子,于是人们就叫他王打柴。由于王打柴每天要来回过两趟摆渡,久而久之,王打柴的勤劳、憨厚、孝顺和健康的体魄,打动了豆蔻年华的妙龄女子小花姑娘的心扉。小花那贤慧、聪题、俊俏和摆渡时的一招一势,也深深地激起了王打柴的爱恋之情。日久生情,俩人私定终身,并商定于农历六月十九日完婚。不料,当地一姓黄的财主贪慕小花的美貌,欲强娶小花当姨太。王打柴和小花竭力反抗,遭来黄财主几十个家丁,杀害了王打柴和小花的家人。在走投无路之下,王打柴和小花一起祈求山神将他们化为巨石,长相厮守。山神被他们忠贞的爱情所感动,成全了他们。那天,雷雨大作,突然两股青烟升上半空中,化为两蹲石柱。为了不让黄财主再祸害他人,小花为了报仇雪恨,愤然地忍痛撕下自己左边的乳房化为顽右砸向财主和家丁,所以,她留下了左胸凹陷的残疾。现在还能在大河坝那里看到一蹲巨石,让河水在那里拐了一个很大的弯弯,使其连接了对岸。
从此,王打柴和小花化为巨石在万寿山上而立,守望相助,不离不弃。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成为一段美丽而悲壮的传说。往事如烟,这里曾有过的草木如火、石头过刀、烧杀淫掠,给大山人造成惨绝人寰的灾难。每当踏上这片土地,分明感觉出一种呐喊,一种质询——哪块石头没沾染过血痕?哪条溪流没飘浮过血花?哪个野墙荒坡没飘传过令敌丧胆的歌?万历年间,在大明江山闹得快要破碎的时候,早在少年时期就立志要“执干戈以卫社援”的良玉姑娘毅然卸却钗裙,身披甲胄,开始了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和统一,反抗侵略和压迫的戎马生涯。她文武双全,胆略过人,屡建奇功,祟祯皇帝在平台亲自设宴召见了她。后来,郭沫若老先生为此写下了“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的著名诗句。在寨上,至今还保存着众多的古迹景点,练兵场、哨卡、通道、梳妆台、悬梯……犹如珍珠漫撒在万寿山上。每当我登上它的峰巅,就感到自己似乎远离喧嚣的尘世,来到了宇宙的中心。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世间丝毫的污染,一切都是那样的纯洁、清新和和谐,让人顿感宇宙天地之壮美。
长风浩荡,天日昭昭,生命的痕迹便如或深或浅或柔静或粗犷的龙河绵绵无期地刻进男女俩人沧桑的脸庞,至今仍使人感受着生命的鲜活和倔强,爱情的忠贞与相思,以及那面对穷凶极恶的狂徒而不屈不挠的刚烈。据当地人讲,在这里,每当黎明时分,总有烟雾从两石峰同时袅袅升起,然后在空中娶拢好一会儿后,又各自飘回自己的峰柱,这是一对情人在约会。
神秘中露出几分人情,期盼中存有几分感伤,羞涩中掺杂几分热情,浪漫中包含几分凄清……乐而不淫,哀而不露,引而不发,以至于当千千万万中外游客来到万寿山时,都为这种古典平和的光芒所照耀所感染所陶醉。从古典的爱情角度而言,它无疑是忠贞不二的象征,从传统的美学而言,它又是温柔敦厚的理想。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就有成千上万的原住民来到万寿山,面对“男女石柱”烧香,凭吊王打柴和小芳姑娘。每次还没等我完全登上万寿山,我的心就醉了,一种无言的激动强烈地震撼着我的肉体,冲击着我的灵魂。因为,这爱情的泪仍在流,这动情的歌仍在唱,这情感的河仍在淌,这美丽的传说仍在流传……
阳春的万寿山,绿的生命把群山点缀得绚丽斑斓,朝阳的金辉把层峦晕染得金碧辉煌。如今,万寿山被当地政府辟为旅游胜地,每当放眼这俊秀的景色,聆听那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便令人心驰神往,豪情满怀。天悠悠,地悠悠,岁月经人,一对情人隔谷矗立,默默无语却分明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脉脉含情,悲壮沧桑的月光昼夜守望着一代又一代于他们足下生生息息繁衍而来的子民。
啊!万寿山,多情的山,悲壮的山。
四
我的家,曾经就住在龙河边上,这是被石柱人称之为的母亲河。她宛若一条长龙,绕一道道水湾,穿一条条峡谷,由1263米天然落差破天荒的从东向西流经104公里,至丰都县汇入长江,再自西向东,最终奔向大海。
沿河两岸,神奇的土家岩棺、险峻的绝壁栈道,以及依崖而建的土家吊脚楼,汇聚成一幅幅美丽的民俗画卷。在金障下路一带,悬崖上就有许多穴洞,是神秘的土家岩棺。岩棺有长方形龛式横穴和长方形龛式纵穴两种。岩棺长约两米,高宽约一米,每个龛形墓内安放一具棺木,曰为“凿岩为穴,置棺以葬”。是巴人后裔、土家先民的一种葬俗。据县上的同志说,石柱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61处759穴,部分岩棺内,仍然遗存有人骨、动物骨以及陶器之类的随葬物品,被称之为“岩棺博物馆”,她见证了土家人数千年在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发展历史,向世人展示着土家先民神秘的岩棺丧葬文化。
当地人把这些岩棺称为“仙人洞”。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人蜕皮,蛇老死。可是,人这个高级动物很贪心,总想长生不老,一旦老了,仍想返老还童。怎么办呢?于是就到峭壁上凿一个洞穴,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脱掉一层皮后,就返老还童了。但蜕皮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一天,有人正在蜕皮,其痛哭声撕心裂肺。路过的仙人听到了,问为何这般痛哭啊?蜕皮的人回答说,很痛苦,实在受不了了。神仙说,那还是让蛇蜕皮,人老死吧。从此,人开始老死,蛇就开始蜕皮了。
滔滔龙河,云开大山把她孕育,一点一滴,从草丛,从树根汇集而成,两岸峰峦叠嶂,气象万千,古迹遗址层出不穷。面对雄伟壮丽、风光旖旎的龙河奇景和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眼前如同打开了一卷长长的精美画卷,令人观之不尽,赏之不完,它挟大山之雄风,扬土家之盛势,长天之水,呼啸而来,奔腾而去。
五
从县城出发,驱车沿沪蓉高速路前行,几乎都是爬坡。窗外奇峰深壑,青山翠林尽收眼底,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跃上葱笼四百旋”的著名诗句。不知何时,云雾从山谷中生成,很快弥漫开来,眼前万山朦胧,车速开始减慢,人似游云飘雾。接着便是微风、薄雾、细雨绵绵。愈近山,雾愈浓、愈重,车投进了雾的怀抱。山腰上,有的薄,有的浓,有的飘飘忽忽升上天空,有的忽忽飘飘落在峡谷。爬上山顶,天高云淡,眼界顿开,一块奇特的高山平原映入眼帘。从冷水下高速,沿着宽敞的泥青路前行不足二十分钟,一座小城在不远处拔地而起,云遮雾裹,这就是“高山云城”之天上黄水。
黄水已经是很出名的了,中国的避暑胜地。夏天,每周有十几万人在这里避暑纳凉。冬天,每天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去观赏雪景。黄水镇座落在1500米的高山平原,前临绵延八百里的方斗山,背倚巍巍雄壮的七曜山。黄水,因盛产黄连而得名。据县志载,黄水栽植黄连有800多年的历史,其黄连肉肥、色泽名扬海内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世界的百分之四十,素有“黄水黄连甲天下”之美称。
清晨,夜雨初歇,四周云雾朦朦。我们所住的宾馆仿佛是仙景楼阁,不时有云团从脚下、从身边飘过,人也飘飘入仙。陪同人员告诉我们:黄水这个地方海拔高,云雾可以和这里的黄连一样有名、出名和闻名,其动如烟,其轻如絮,其软如棉,其阔如海,其白如雪,其光如银,朦胧、神秘、飘逸、妩媚。此时的我们,虽不见太阳的面,却分明感觉到了它的温暖、它的光明。
九点多钟,太阳露出了笑脸,我们顿觉眼前亮堂起来。我们一行人站在月亮湖东面的山丘上极目远眺:浓缩在峡谷里的雾连成了茫茫云海,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无数山头就像浮在那云海之面。渐渐地,又见原来厚如毯的云雾已变得薄如绢,清风徐来,那云雾竟像一幅硕大的绢绸,被撕剪得零零落落,变成一些碎片,随着风儿飘逸而去。阳光终于从云雾中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大街中心建有一个颇具特色的花园,繁花似锦,芳香宜人。从街心花园往北约100 米,但见绿林丛中,月亮湖湖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在它的四周是人工速丰柳杉林,地上绿草茵茵。往西,是一排排小圆林木搭成的棚子,都一般大小,一米来高,就跟那公园里的人工修整的差不离,这就是黄连棚。在棚里棚外,鸟鸣谷幽,翠竹森森,偶尔还“扑哧”一声飞出几只野鸡来,和着那一排排青砖瓦房、绿窗小院,真是山水辉映,美不胜收,难怪电视台、电影电视制片厂要将这神话中的仙山琼阁明确为外景定点拍摄区。
在街心花园的南侧,是蜚声中外的全国“文明集贸市场”——黄连专业市场。每逢赶场天,这里的连农、中外客商云集,摩肩接踵,黄连在此的上市量和成交额与日俱增,成为黄水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一位著名作家是这样描写黄水的:黄水风光秀天下,太阳出来喜洋洋;吊脚楼上琴声起,搭乘动车去八方。来吧,朋友!开春来赏茶花香,酷暑来享清风凉,金秋来看枫叶红,隆冬来滑雪跷跷。
“莫道浮云终蔽日,清风展现美河山。”黄水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很美,青山绿水,雾海茫茫,松柏吐翠,山鹰盘旋,人民勤劳,国泰民安。
六
石柱的山,苍劲、朴茂、豪放、雄强,就像这土生土长的父老乡亲。这便是人类的进化,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苦难走向幸福,从贫穷走向辉煌,走向自由的悲壮的历史。现如今,大山毕竟是有生机与活力,就像男石柱和女石柱,他们朝夕相处,默默依旧,各自都从心里数着历史的脚步,把山里人的心事从春说到冬。
从此、山里人更懂得了山,懂得如何珍惜山,也更懂得了人。山是山人的精神,山人是山的灵魂,他们在苦苦思索,在奋力追逐进步的同时,也在苦心地寻找他们自己的根。
山人的根永远在山里,而山人的眼光却早已翻越了大山,向着山外的世界,瞄准大洋彼岸的每一个文明发达的板块。(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