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为是死局,就算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没想到法官真的站在我们双方的立场上考虑,为这件事找到了解决办法,真的很感谢法院,感谢杨法官!”
一场争议许久的案件终于落下帷幕,其中离不开承办法官的耐心化解。
原告雷某与被告吴某原是很好的朋友,2020年起,原告陆续向被告出借款项用于生意经营,借款本金累计80余万。但受多方因素影响,被告经营受到阻力,支付利息逐渐力不从心,故希望原告能理解自己。而原告认为,自己把大部分积蓄提供给被告,被告却次次失信于自己,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出现难以修复的裂痕。 立案后,原告向本院申请财产保全,冻结了被告名下包括微信账户在内的银行存款,被告资金困境进一步加大,生意难以为继。 承办法官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及时与被告联系,鼓励其正面回应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同时,耐心给原告分析情况,一起研究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最优路径。激烈的争吵在法官的细致调解下变成相互理解的协商,最终,被告承诺每月归还原告不低于1万元的借款本金,同时约定了5年的还款期间和利息计付方式。 至此,原告仍心有余悸,如果直接解除前期所冻结的被告部分存款,则存在钱款转移的风险,被告可能第一期就会爽约。于是,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意见后,提出部分款项先于执行的意见。但为解决实际困难,法官积极联系执行部门,按照执行案件的办理程序,在调解协议生效后,引导双方共同写下承诺书和申请书,完善材料,转立执行案件,直接扣划前期冻结资金并作合理分配。 如此,法院不仅协助被告履行了第一期还款计划,让原告安心放心,也给被告留有了必要的生活费用,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利。 “这件案子,下判决要比调解容易很多,是‘敲敲法槌,直接宣判’和‘跑前跑后,劳神费力’之间的差别。但是,我更希望选择对双方当事人都有利的方式。原告非常清楚被告的经济状况,强制执行不仅短期内拿不到钱,还会降低被告的主动还款意愿,影响被告的还款能力。”承办法官杨刚说道。 本案的顺利化解,让双方当事人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理之外,还有温情,不仅保障了双方合法权益,亦维护其多年情谊。本案的后续履行,离不开执行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两部门同时发力,把为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摆在第一位,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