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司法局紧扣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要求,纵向系统构建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横向联动建设公共法律服务集成中心、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面延伸“N”项法律服务功能,构建“13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1年,全市接听“12348”热线来电咨询23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6件;化解矛盾纠纷71887件,发布预警162件;受理复议申请32件,同比增长100%。
扩“广度”,完善“1”体系,资源配置普惠均衡
一是建强中心龙头引领提升服务能级。统筹调配服务资源,在以“综合应用、基础支撑、数据研判”为核心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业务框架下,将实体平台的深度服务、热线平台的方便快捷和网络平台的全时空有效整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横向、纵向贯通对接。二是延伸工作站支点动能均衡资源配置。以全市13个司法所为依托,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全方位规范化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三是抓实工作室触角职能补齐末梢短板。推进法律服务职能下沉,全覆盖建成202个“村(社区)法律之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0处“村(社区)法律之家”民生工程示范点位,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法律服务管家,全力保障公共法律末梢服务普惠精准、优质高效。
提“亮度 ”,创新“3”中心,法律服务便捷高效
一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集成中心。全面优化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集成中心功能区域布局,设法治宣传区、智能互动体验区、综合业务服务区、后台研判区,建立健全人员信息、工作流程、服务承诺等制度,规范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综合性法律服务项目,实施“清单式”供给。二是打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中心。以投诉举报为切口,以行政复议改革为抓手,建立“一窗受理、后台研判”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中心。完善线索受理、核查、反馈工作机制,压实监督部门责任,打造“线索—受理—审查—核查—责任追究—改进工作”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责任体系,推动执法共性问题整体解决。三是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整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资源,实体化运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处理枢纽中心。建立“1+5+N”联动模式、源头排查调处等十大机制,创新四色预警举措,前瞻分析预判纠纷发展态势,梳理社会综合治理防控重点,为市委市政府综合决策提供法律支持。
拓“深度”,延伸“N”职能,服务大局智能精准
一是紧盯建圈强链,专业化保障“发展篇章”。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对重大涉法事项进行专题研讨论证,出具书面审查意见。组织公证处、律所开展“千所百处帮万企”活动,帮助50家企业解决潜在法律风险。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律师人才库,为产业链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二是兜牢民生底线,协同化支撑“便民篇章”。建立律师值班制度,创新“一站服务”案件指派模式,实现法援案件即接即办。遵循《法律援助条例》要求,落实家庭经济困难承诺制,做到应援尽援。强化多部门沟通对接,实现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全年办结刑事援助案件217件,意见采纳率88.94%。三是围绕营商环境,规范化构建“利企篇章”。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事项清单,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事中事后核查机制、承诺退出机制、联合惩戒机制。完善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行政处罚教育前置制度,协助、指导执法部门设置“观察过渡期”,实施预警提示和容缺执法。
(许婷 刘芹 周颖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