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川筠连县法院三举措三提升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来源: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法院 作者:张瑞 发布时间:2022-02-17 10:17:37

为持续优化司法服务保障,让司法更亲民、诉讼更便民、裁判更惠民,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多元司法需求,筠连县法院聚焦提高执法办案效率、延伸司法服务范围、丰富普法宣传形式三个重点,织密织牢司法网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感受,谱写为民司法崭新篇章。

提高执法办案效率,提升司法获得感。一是接收诉求不迟到。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对涉案材料流转各环节定人定时定责,实行清单化管理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每周清理民先调案件,防止立案延迟拖沓。大力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推广使用“移动微法院”在线立案平台,配套推出法院综柜便民终端等自助服务,掌上立案、远程立案成为新常态。2021年,网上立案数占全年新收案件总数的80.44%。二是案件审理不拖延。以“前台重简重量、后台重繁重质”为导向纵深推进繁简分流,强化审限管理,对法定审限超过三分之二的案件进行逐一督办,构建小额诉讼“强制+合意”适用模式,创新推出“两书一纲”简化庭审模式,强力推行示范诉讼,一体推进案件质量、效率双提升。2021年,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9.46天、改发率0.64%,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化解率100%。三是权益兑现不缺席。持续深化执警一体化改革成果及信息化建设,狠抓失信联合惩戒,全面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创新编印《执行小手册》,从8个方面全流程规范执行行为,经验做法在全市法院推广。2021年,成功执结案件1591件,执行到位金额5149.58万元,3件典型案例获得省法院采用发布,1件案例入选四川省农民工维权十佳优秀案例。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提升司法满意度。一是为民办事更具主动性。配齐配强司法便民利民设施设备,在院机关诉讼服务中心和法庭诉讼服务点配置自助查询机、雨衣雨伞、饮水机、共享充电宝等“暖心服务”设施128套,持续优化11个诉讼服务窗口和1个执行事务办理室功能布局,转变诉讼服务方式,提供各类线上诉讼服务4803件次,常态化开展上门立案、跨域立案、远程调解等工作,彰显司法温度。二是判后答疑更具针对性。制定《关于判后答疑的实施细则(试行)》,区别刚性答疑和倡导性答疑,推进判后答疑做好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立案庭每月通报督促各部门判后答疑工作开展情况。延伸开展判后回访工作,对婚恋纠纷涉及的未成年人子女、劳资争议的劳动方、侵权纠纷的受害人进行专项回访,做实裁判“后半篇文章”。2021年,累计开展判后答疑877次,增强当事人对裁判的认同,案件服判息诉率提升至96.91%。三是司法公开更显及时性。将司法公开重心聚焦到服务群众需求和保障公众参与上来,借助司法公开平台,加大案件全流程信息公开力度和公开范围,在诉讼服务窗口显眼位置设置自助查询区,公布查询服务流程导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指引。2021年,直播庭审1423场,公开裁判文书3423份、审判流程信息3228件,“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各界人士旁听庭审1200余人次。

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提升司法影响力。一是法治教育引进来。聚焦法院内部普法宣传短板弱项,实施队伍教育培训清单计划,综合运用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资源激发学习成效,借助“法院开放日”“筠法大讲堂”“法院夜校”等平台,鼓励参训干警上台当“讲师”,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所学知识、共议法院发展,促进学习成果转化。邀请院校老师、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为干警授业解惑,提高干警干事创业激情和能力水平,赋能干警当好普法宣传“先遣兵”。二是法律服务走出去。选派12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16名干警深入辖区中小学开展法治宣讲,对学生、教师、家长开展全覆盖普法宣讲270余场。充分发挥“车载法庭”发源地优势,选取赡养、劳动、侵权等典型案件深入村社、企业、街道开展巡回审判100余次,以案释法、法官说法受到人民群众普遍赞誉。针对营商环境优化等县域热点问题,组建5个普法“先锋队”,围绕建筑、金融、物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法治宣传20余次,大力推进“法律十二进”。三是司法宣传同推进。强化自有宣传平台运维管理,通过两微一端发布宣传信息1853篇,拍摄法治教育微视频20余部,增强大众法治意识。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在各级纸质媒体、新闻网站刊发普法稿件363篇,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在“国家宪法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60余人次,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公平正义。

(张瑞)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