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司法行政为民成果

来源:泸州市司法局 作者:简宇 发布时间:2021-08-18 17:34:32

今年以来,泸州市司法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促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司法行政为民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打造规范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牵头起草《泸州市关于巩固深化“0证明城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公布泸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2021年度)的通知》,将市本级787个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当事人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防止行政决策任意性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

二是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升法律服务惠民水平。高标准打造泸州市(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泸州市建筑业法律服务中心,总共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设置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仲裁申请、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服务、维权投诉等接待窗口,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截止目前,累计建成市、区县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6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162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市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组成律师服务团,深入50余家民营企业免费开展“体检”服务,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1000余条。深入重点项目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专项普查与体检专项行动,累计普查农民工劳动合同2000余份,切实发挥司法行政在根治农民工欠薪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53件,提供法律援助事项2858件,提供法律援助事项4964人次,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达98.6%。

三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印发《2021年泸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从八个方面对全市2021年守法普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细化分解为20个小项,明确了每个小项的对应牵头部门。

组织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和“民法典走进乡村(社区)“三个一百”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各级各类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服务团等队伍,深入村(社区)和基层单位,结合党史宣传、禁毒、反诈骗等宣传工作,通过在乡村召开院坝会、深入农户家庭、场镇集中宣传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民法典宣传读本和民法典宣传折页,宣传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活动选取群众关心的民间借贷纠纷、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典型案例,以专家点评形式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基层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来各区县累计开展村(社区)民法典主题的各类宣传、宣讲活动逾300场次,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组织乡镇(街道)司法所已对3000余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培训,运用群众身边事例开展生动直观的民法典教育,把热点难点的依法处理变成对全民的普法公开课,推动民法典进入千家万户。

四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行动、防范“民转刑”命案专项行动,成立泸州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泸州民营企业仲裁调解中心,推进“诉调”“公调”“访调”对接。

完成“一院两基地”改扩建项目建设,完成“绿色家园”特殊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戒毒人员收治规模突破千人大关。成立泸州市社区矫正委员会,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机制创新,与遵义市、江津区司法局签订社区矫正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建立跨区域社区矫正工作协作机制。先后与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司法局,签订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与安置帮教工作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川渝结合部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现代化。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3548件,成功率98.96%。落实重点放人员“必接必送”措施,让261名监狱服刑人员通过网络探视系统实现与家属的远程“会见”。

(简宇)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