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江阳区泰安司法所:真情教育帮扶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来源:江阳区泰安司法所 作者:曹波 发布时间:2021-01-19 16:33:49

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江阳区泰安司法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教育矫正措施,通过真情教育帮扶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切实预防和减少犯罪。

强烈抵触 陷入僵局

社区矫正对象廖某(化名)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缓刑二年,在入矫前从事载客营运工作,与前妻育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与现任妻子结婚一年多。因为开车的活动范围不确定,在日常监管中,很有可能违反社区矫正法中关于活动范围相关监管规定,存在较高职业风险。在入矫的时候,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也给廖某做思想工作,建议他换工作。廖某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社区矫正管理有关规定,在与泰安司法所所长电话联系报到事宜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对社区矫正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表示家庭压力大,换工作势必会减少收入,扬言干脆送他回去坐牢……

多方努力 积极应对

面对这一棘手的情况,作为新到任的所长前期因未参与廖某的调查评估,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是考虑以后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司法所及时向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报告情况,希望得到局里的支持。虽然正值午休时间,但社区矫正执法大队长高度重视,马上电话联系廖某,并与他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沟通,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廖某逐渐冷静下来。在此期间,司法所也通过廖某所在村干部对他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

巧借时机 峰回路转

廖某当天下午到司法所报到过程中,司法所长观察到廖某举手投足对妻子关心入微这一细节特点,决定先从她的妻子开始做思想工作。在廖某办理入矫手续的同时,司法所长与其妻在另一间办公室开展了交心谈心。通过交谈,其妻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配合司法所的工作,积极开导并监督廖某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缓刑两年期间,她一定会和丈夫同甘共苦,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同时自己也要出去找工作,共同把这个家支撑起来……

在争取到廖某最信赖人的最大支持后,司法所长也和廖某进行了深入交谈,从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入手,让他计算如果不遵守矫正管理规定被收监的后果。同时,对暂时不能换工作的情况,司法所也提出了要求,在他接到超出三个区的业务单子时,一定要转交其他同事处理,千万不能以身再一次试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廖某表示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感到后悔,对上午情绪失控所说的话表示道歉,以后一定会遵守监管规定。

真情帮扶 促进回归

在矫正期间,司法所组织廖某参加集中教育学习法律法规、唱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观看爱国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司法所还联合村社干部入户看望其母亲和孩子;其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主动找了工作补贴家用,与他共渡难关。在司法所组织的法律知识竞赛中,他认真读题、认真答题、认真检查,学习态度非常端正,这些细微的变化,说明他从最开始的抵触到逐步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系列矫正教育和家人的支持,廖某经过慎重考虑,他主动放弃了开车的工作,在某社会救助站找了一份新工作,专门救助那些流浪的、有困难的群体。他说:虽然没有以前开车的工资高,但是现在心里踏实。既降低了自己的矫正风险,也为减轻了司法所的工作压力。

在救助站工作以来,他除了提供必要的救助外,还自费购买了口罩,免费提供给那些急需口罩的乘客。在下班以后,看到老人过斑马线也会扶一把,看到别人提东西吃力也会搭一把手,帮助别人成了一种日常习惯。

经验总结 引人深思

看着他一天天向好的方面转变,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干部,我们感到无比欣慰。他说:这是我们工作人员的功劳。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反思和领悟。

社区矫正法的第一条就写明了社区矫正的目的——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这个目标要实现,看似简单,说起容易,要真正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上级矫正机构的正确指导、基层帮教干部的真情帮扶、矫正对象的自醒自省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廖某只是我们广大基层社区矫正的个案,要想从思想深处挽救一个人、拯救一个人,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并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基层司法所人手有限的情况下,期待有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放下偏见,给这个群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曹波)

责任编辑:白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