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井研县法律援助中心|未成年典型案例:小华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

来源:四川省井研县司法局 作者:方天奕 发布时间:2024-06-18 10:14:33

案例标题:小华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

办案时间:2024年3月7日--2024年4月25日

办案单位:井研县法律援助中心

办案人:王学梅

基本情况

小华(化名)与小布(化名)均系某中学在校学生,均为未成年人。二人曾在球场打球产生矛盾,2024年2月8日,小布通过微信电话将小华约至某奶茶店,小布以小华曾经欺负过他为由,将放在裤子里长达50厘米的铁直尺抽出,对小华进行殴打,殴打完后小布将铁直尺投入河中。

案发后,公安局给予小布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三百元的行政处罚。小华受伤后在医院住院治疗7天,二级护理,被诊断为右侧顶部头皮挫裂伤、头面部及右手多处挫擦伤。医疗费共产生1672.55元。

办理过程及结果

小华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家中生活全靠父亲打工维系,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纠纷发生后,双方家庭就医疗等赔偿费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小布家未进行任何赔偿。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024年3月4日,小华的父亲到井研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经援助中心审查,小华系未成年人,且家庭贫困,结合纠纷情况,认为小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特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当天受理并指派井研县马踏法律服务所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服务所接受指派后,立即安排王学梅开展援助工作。承办人联系受援人并进行面谈,认真听取受援人父亲的陈述,并询问相关证人了解情况。了解基本情况后,承办人马不停蹄到医院调取相关的证据材料。经过充分分析研判,为减少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性,承办人决定先与对方进行和解。通过电话沟通,对方态度较为消极,对于赔偿事宜并不在意,在承办人出示部分证据、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后,对方当事人仍不以为意。承办人遂调整策略,征得受援人及其家人同意后到当地派出所查询被告身份信息,决定以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向井研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布及其监护人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3325.12元。因当事人家境困难,原告父亲需外出务工维持一家生计,特委托其姐姐吴某某代理本次纠纷。法院立案后,承办人认真开展代理工作,积极跟进法院案件审理进度。案件办理过程中,细心的承办人关注到小华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关怀的家庭,内心较为敏感自卑,奶奶年事已高,对小华的心理状况关注较少,在经历此次事件后,小华的创伤不仅表现在肉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内心关怀的缺失。考虑到这些问题,承办人体会到了解决该案的迫切性,为了更好的化解两名未成年人的矛盾,打开二人的心结,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秉持诉调结合的司法理念,承办人积极向法官建议开展诉前调解。法官和承办人对各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释法说理,厘清法律利害关系,耐心地向被告小布、杨某(小布父亲)、刘某(小布母亲)说明相关责任承担和赔偿义务,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经过多番努力,原告和被告达成了初步的意见,随后承办人员将双方引导至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人民调解,由人民调解员主持双方就赔偿事宜进行进一步磋商。最终,该案于2024年4月12日经调解委员会调解做出调解协议,被告于当天当场履行给付义务并向原告小华及其家人表达了歉意,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同时,为了保证该案不再产生后续问题,承办人建议双方当事人到人民法院对已达成的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2024年4月25日,井研县人民法院作出了司法确认的民事裁定书。后原告小华向法院撤诉,至此,该案得以妥善解决。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案件办理过程曲折,经历了和解、起诉、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撤诉,最终化解纠纷。本案发生后,承办人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特点,积极与其监护人沟通了解案件情况,在承办过程中密切关注未成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彰显法律援助不仅是办案维护当事人权益,更体现了法律援助特有的人文关怀。针对被告方拒绝承认过错、不愿赔偿的情况,承办人既使用法律的“刚性”强调了被告方的赔偿责任,也运用调解的“柔性”,通过释法说理,情理法相结合,以理服人,加强了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开展心理疏通工作,最终让各方当事人能站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思考,互相理解,促进纠纷的解决。本案中,承办人凭借娴熟的业务能力和沟通技巧,精准找到案件的关键,疏通当事人的心结,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妥善地解决了本案,双方握手言和、冰释前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此外,本案反映的一个更深层次问题——预防校园霸凌,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身心正是成长期,情感易冲动,好胜心强,不能理性控制情绪,无法通过合理方式反映情况,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习惯性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该案折射出,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引发进一步的纠纷或事件。一旦有校园欺凌的情况,应积极寻求家庭、学校、相关部门乃至社会的帮助,针对苗头,早发现早干预,从不同层面上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