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能动履职、实干担当的法治光芒不仅照亮了西南边陲的佤族聚居县,也照亮了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古蔺县。
在古蔺县法院,有一位与鲍卫忠一样始终坚守法治信仰的执行法官——于杨。
于杨参加工作的11年间,9年在执行岗位上。2019年至今,她办理的执行案件共计3100余件,平均每年办案800余件,作为一名执行法官,跋山涉水、烈日暴晒是她的工作常态,田间地头、院坝檐下是她的办案场地。
为民初心,诚且弥坚 2021年6月,于杨承办了一起涉追讨民工工资系列案件。申请人有四十多人,被执行人为一倒闭的皮具厂,没有执行条件。于杨先给每一位申请人打去电话,了解情况、耐心安抚。随后,她一头扎进寻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当中,但皮具厂唯一的财产都已经抵债,已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难道就让案件终本结案了吗?四十多个焦急等待的申请人怎么办? 冥思苦想后,于杨觉得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司法救助。由于没有此类司法救助的先例,她一方面查找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及时和每一位申请人沟通准备所需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司法救助金很快发到了四十多名申请人手中。 爱岗敬业,温暖人心 2021年10月,于杨办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案件涉及农民工工资。通过走访调查,于杨了解到此案虽然只有三人到法院起诉,但是还有十七位像他们一样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兄弟都在焦急等待。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如果按照一般办案思路终本结案,这些农民工兄弟一分钱也拿不到。可如何从被执行人身上执行到钱呢? 她再次梳理案件财产线索,寻找蛛丝马迹,终于了解到被执行人有一笔未结算的工程款。终于,被执行人的工程款执行到位,有钱了!在申请人律师、村社干部的见证下,于杨将执行到位的农民工工资一一发放到三名申请人及剩下的十七名没起诉的农民工兄弟手中。“万万没想到啊,我们没来法院起诉的兄弟们都能拿到拖欠了那么久的工资!真是好法官啊!”大家齐声感叹道。“没什么的!这是我的工作。”于杨笑着说。 “这是我的工作”是于杨的口头禅。申请人为表示感谢送上土特产时,她说“这是我的工作,你不必如此。”;被执行人表达“与你何干”时,她硬气回复“这是我的工作,就关我的事!”。同事们问她为什么总加班,她呵呵笑着说:“这是我的工作,为人民服务。” 2022年,于杨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 为百姓的困难而思索,为百姓的所得而开心。古蔺法院执行法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追求,用汗水和努力办好每一起“小”案,汇聚成耀眼的法治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