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乐山市“八五”普法特色亮点工作系列展示(一)

来源:乐山市司法局(乐山普法) 作者:李井祥 发布时间:2023-11-17 09:54:30

自“八五”普法启动实施以来,乐山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市委各项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全市各地各部门争先创新,各出奇招,普法“菜单”全新升级,捧出特色法治大餐,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特色亮点工作之一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机制

制定《乐山市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责任分工方案》《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创新“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建平台、建阵地”“五进两建”方式,强化联动、一体贯通各项任务。

建阵地

积极争取省司法厅工作支持,坚持市县联动,在峨边彝族自治县规划建设法治文化公园,打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文化阵地,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德古”依法调解、彝族“三色”图绘等元素,打造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新高地。

重宣传

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推进法治乐山建设”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 法治护航兴嘉州”等主题,集中宣传报道乐山市检察官、国企高管、法治副校长、一线执法人员、律师、法治街区负责人、村第一书记等基层干部群众实践感悟及成效,强化思想引领。

image.png

乐山日版专版刊载


特色亮点工作之二

“鸽鸽讲堂”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金口河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的莫鸽鸽担任“心连心·鸽鸽讲堂”创始人并成立宣讲队伍,采取彝汉双语脱口秀的方式,对民族地区群众进行感恩、励志、法治、习惯、移风易俗等宣讲。

image.png

2022年,“心连心·鸽鸽讲堂”入选全省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截至目前,“鸽鸽讲堂”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加入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和“德耀巴蜀”模范讲述宣讲团,在全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个人事迹报告20多场,让法治清风吹进彝乡山水,让党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image.png

的莫鸽鸽作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

5名优秀党员代表之一参加中宣部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

image.png

的莫鸽鸽到烟峰镇宣讲民法典


特色亮点工作之三

和合善治 循法而为——犍为县构建立体多元小区依法治理新模式

聚焦统筹和谐,聚合力量构建联动新格局

完善治理架构,深化“红色物管”创建,构建“镇党委+社区党支部+(小区物业+业委会)”三级联动治理格局,统筹管理治理力量。制定业委会组建、运行、改选实施办法和工作规则,建立物业企业信用评价积分制度、分级激励惩戒制度。

聚焦安民和睦,综合手段开辟治理新路径

成立小区法治巡逻队,设置法治值班室,推动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及时处理,复杂问题由法治值班室协调会同相关单位处置,形成“居民提出诉求、相关单位解答督办、物业整改落实、业委会全程监督”治理闭环。

聚焦物联和美,融合氛围打造法治新环境

以“点”连“线”,建立“警民反诈广场”“法韵江湾”“习法驿”等多个法治宣传阵地,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治三字经等与小区自然景观相融合。组建“50+”夕阳红法律服务队和“95后”青春志愿普法队。组织法治文艺活动,汇聚扩大法治“同心圆”。依托“邻里驿家”服务平台,广泛开展“服务送到家门口”“亲子书房”活动,促进睦邻友好、和美生活。

image.png

开展“送法进小区”系列活动

image.png

打造“法韵江湾”法治宣传阵地


特色亮点工作之四

创新述法“50指数”

细化要求,建立述法标准

市委依法治市办、五通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市委党校联合成立课题组,紧扣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将述法主体细化为“2大类+8小类”,按照“3级指标+6个板块”,量化50个指标并逐项明确评议单位,形成述法清单。

优化流程,创新述法形式

专题述法,召开述法专题会议,以“书面+现场”述法的方式,全覆盖推进乡科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正反述法,坚持问题导向,每次述法随机选取正反两方面典型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流经验、比学赶超。测评述法,组织依法治区委员会全体委员、“两代表一委员”对述法对象现场测评,并书面通报。

加强考核,提升述法质效

把述法工作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区委依法治区办进行述法综合分析,形成述法考评报告抄送区委组织部和区纪委监委,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优选先、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提升述法实效。

image.png

述法专题会议现场

image.png

五通桥区法院院长述法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