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民法庭位于川黔交界美丽的赤水河畔,辖“一街两镇”,包括古蔺酱酒产业园区永乐街道、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红色古镇太平镇,“彝家山寨”石屏镇,辖区共34个村(社区),12万余人,乡村酒业、石材、果业、红粱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太平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紧扣辖区红色资源和乡村产业特色,牢牢把握“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优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党建+乡村法治”模式,实现党建工作“软实力”对法庭审执业务、服务乡村振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硬支撑”。
党建引领 培育队伍新力量 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三化三卡”实质化运行,开展“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先锋”“重走长征路”“听红军后代讲红军故事”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优化法庭人员配置,目前,太平法庭已配置3名党员干警,成立太平人民法庭支部,组织岗位技能比拼,设立党员先锋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不断强化法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前端治理 探索解纷新路径 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依托“一镇一法官”“政法干警驻网格”“泸法麒麟”志愿服务队古蔺分队,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梳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账,深入乡村一线定纷止争,促进矛盾纠纷层级化解。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会,调解委员会、乡贤、网格员形成“大调解”联合体,发挥调解指导、联合调处、诉讼速裁作用,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助力打造“无讼村(社区)”。2022年以来,太平法庭成功调解案件270余件。 提速增效 护航乡村振兴 探索法院速裁和乡村多元解纷相互融合模式,构建“调确对接+速裁快审+繁案精审”分层递进解纷新格局。2023年3月,太平人民法庭通过“协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诉前处理了种植户拖欠果农工资的案件110余件,让果农从“讨薪难”困境中解脱出来。对涉及农作物、农药化肥、果苗等农资购销合同纠纷及拖欠农民劳务报酬的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群体性涉农纠纷,太平法庭发挥以保促调、一案精判诉讼示范效应,并积极贯彻“审执一体化”工作要求,悉心守护农民的“钱袋子”。 延伸服务 搭建司法服务新桥梁 实现诉讼服务更集约、更便民、更高效。推行网上线上掌上全域立案、调解、开庭、送达,实现群众解纷“零跑腿”。敞开诉讼服务窗口,积极接受群众咨询,让当事人在田间地头、在工厂、在工地、在路上均能就地接受司法服务,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办事一站式”。 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分析辖区案件情况,实地走访调研,根据各村同类案件高发态势,定期定村定案开展“巡回+宣讲”式普法宣传,2022年来,太平人民法庭在农闲时间、彝族火把节等时间点,走进乡村坝坝、闹市街区、村镇农舍,开展巡回审理、普法宣讲10余次,将公平正义送进大街小巷,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持续传递司法关爱。2023年4月,太平法庭受理了一起都是聋哑人的离婚纠纷案件,“双方都是聋哑人,这个案子怎么处理呢?"正在调解员犯难时,太平法庭积极联系特殊学校老师作为翻译,妥善处理了该案。2022年来,太平法庭邀请特殊学校老师作为翻译人员参与调解和庭审5次,积极开展案件回访,走访看望留守儿童、独居老人10余次,无论是在庭审上还是庭审外都始终将"司法为民"理念时刻记在心间、落到实处。 太平人民法庭将紧紧抓住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继承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持续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