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理塘县检察院:举办“检爱同行 共护花开”检察开放日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02 21:34:29

QQ图片20230602213106.png

为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注、关心、关爱”,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力度,营造未成年人保护氛围,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力开展。近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理塘县检察举行“检爱同行,共护花开”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活动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县教体局、县妇联、团县委、家长代表和城关小学师生代表50余人。

参观禁毒基地

QQ图片20230602212831.png

QQ图片20230602212844.png

未检团队带领参观人员到“禁毒基地”参观,并分别从目前的毒情形势、毒品样品展示、禁毒法律法规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成果进行了详细讲述。通过纪录片、图片、触目惊心的文字,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数据让大家深深震动,图片让大家触目惊心,整治力度让大家充满信心,让师生和代表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进一步加强了认识毒品、防范毒品、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参观院办公室

QQ图片20230602212901.png

QQ图片20230602212918.png

在“绿芽”未检团队干警的带领下参观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区,通过系列照片和文字展示了检察工作,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检察工作的了解。

汇报工作

QQ图片20230602212931.png

QQ图片20230602212944.png

在会议室,由牟广勤副检察长对近两年来的未检工作进行了汇报,表示理塘县人民检察院“绿芽”未检团队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坚持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理念,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采用捕诉监防一体的工作模式,坚持将“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贯穿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始终,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征求现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教师代表、妇联主席、团县委代表及家长代表就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建议。

检察干警上法治课

QQ图片20230602212956.png

QQ图片20230602213017.png

未检“绿芽”团队的干警以“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保护”为题,通过播放宣传片、讲小故事、案例讲解等方式讲述近两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受侵害的典型案例,通过讲解多少岁达到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触犯了刑法会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什么是性侵?性侵的手段?如何预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大家理解了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后果、正当防卫等法律概念。并强调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防止加深侵害,也要引导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呼吁大家,一要不断增强未成年保护法治意识。严格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职责义务,精心育人、依法经营,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二要认真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机关、学校、宾馆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立即向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要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相融合,协同发力。四要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希望“零容忍”。发现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向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举报。五要认真贯彻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描绘“心中的法”绘画活动

QQ图片20230602213053.png

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参与了描绘“心中的法”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们对如何预防犯罪和保护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对维护学生自身安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发放了“六一”儿童节节日大礼包。

 

 

 


责任编辑:王思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