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

——房屋租赁合同中,租户有配合出租方重新觅寻新租客的义务吗?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上海法治报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15 17:59:59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是一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民法典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你我他的一生。值此民法典颁布两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特别推出《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栏目,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修平、贺红梅、崔志刚、张仲鲁领读民法典条文,并汇总梳理了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进行对照解读,还设计了多个民法典知识问答,让我们一起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

学起来

1657879196(1).png

读起来

张某诉李某房屋租赁合同案

基本案情

李某名下有一套房屋常年出租。一年前,来沪打拼的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租期一年的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签订后,张某依约支付了押金,并足额支付了租金以及水电燃气费。双方同时约定,房屋及附属设施若非张某的过失或错误使用而导致受损时,李某有修缮的责任并应承担相关的费用。

合同临近到期,张某告知李某将不再续租,于是在剩余近一个月的租期内,李某频频带人用其备用钥匙开门进入房屋实地看房,以期张某搬走后能与新的租客“无缝衔接”,减少房屋空置损失,张某不堪其扰,多次反对未果。

在合同到期退房时,李某前来接收房屋,在查看完房屋及电器后,未提出异议。但是没过几天,李某又反悔称,房屋墙体脱落、家具脏污严重、电器均无法运转,更换、维修都将产生费用,要求张某负担维修费用、没收押金,还提出由于张某后期不配合李某带人进入房屋实地看房,导致其无法与新租客尽早签约,产生了房屋空置损失,要求张某赔偿。张某不同意,遂诉至法院。

裁判结果

审理法院认为,张某不存在合同约定的违约行为,一直按时足额支付租金,合同到期便返还房屋,且考虑到房屋多年用于出租,房屋墙面、家具、电器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耗损,在合同未有约定情况下,李某应保证房屋在租赁期间处于适宜居住状态,在房屋及附属设施出现损耗情况下,应及时修缮。张某因维修支出了的费用,应由李某负担。

此外,如租赁合同无明确约定,一般而言,即使租期临近届满承租人明确不再续租,亦不负有配合出租方重新觅寻新租客从而允许其进入系争房屋之义务。故此,法院最终判决房东退还押金,支付租客支出的维修费用。

案例解析

首先,针对房东是否可以没收押金,法院认为,在承租方具有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违约行为或情形;或合同明确约定承租方违约出租方有权没收押金的情况下,房东可以没收押金。本案中,张某并未有合同约定的违约行为,一直按时足额支付租金,合同到期便返还房屋,故李某无权没收押金。

针对租赁物损耗应由谁负责修缮的问题,法院认为,本案中,李某不同意支付张某在租赁期间为修缮屋内电器支出的维修费用,并且要求张某赔偿其电器损坏、刷新墙面、购置新家具的费用,但是李某不能证明租赁期间电器损坏、墙面、家具污损系张某人为故意损坏,并且实际产生了修缮费用,故考虑到房屋多年用于出租,房屋墙面、家具、电器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耗损,在合同未有约定情况下,李某应保证房屋在租赁期间处于适宜居住状态,在房屋及附属设施出现损耗情况下,应及时修缮。电器失灵导致张某为此支出了维修费用,李某亦应予负担。

对于出租方能否以租期临近届满承租人明确不再续租却不予配合出租方重新觅寻新租客带人进入实地看房为由,向承租方主张房屋空置损失以及要求承租方承担违约责任这一争议焦点,法院认为,一般而言,违约责任的承担前提系必须存在违反合同相关约定的行为或者情形。要求合同相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失也需证明相对方具有过错,具有侵权行为或者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其产生了实际损失。

出租方负有向承租方交付合格租赁物,保障承租方在租赁期间内可正常、安宁居住、使用租赁物的义务,此亦系房屋租赁合同中出租方最根本义务。租赁期内,承租方支付对价就享有对系争房屋居住、使用之自由,即使出租方以其对系争房屋享有的所有权亦无法强行要求承租方允许其进入或者带他人进入系争房屋。如无合同明确约定,一般而言,即使租期临近届满承租人明确不再续租,亦不负有配合出租方重新觅寻新租客从而允许其进入系争房屋之义务。

答起来

小兰在租房期间,房东把房子卖了,关于小兰与房东的租赁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租赁合同有效,房子所有权的变动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B.租赁合同无效,小兰需要与新房东签订合同;

C.租赁合同效力待定,要看新房东是否追认;

D.租赁合同无效,因为房子产权发生了变动。


图片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