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泸州采取“四强”有效举措,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前置、重心前移,全力防风险、治隐患,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营造出良好地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强层级推动。积极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召开会议多次强调部署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工作,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市长督办会重要议题,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安全共治、责任共担”的治理合力。
强精准研判。聚焦“一早一晚”事故易发,“一老一小”事故占比大,国省道事故风险突出,电动二、三轮车肇事风险不断攀升等隐患,依托专业力量开展日分析、周研判,强化通报点评,动态调整工作重心,确保措施到底、隐患见底、整治彻底;建立事故复盘调查制度,从“人、车、路、企、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整治隐患风险,实现“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批)隐患”。今年以来,通过“公安+道安”2个渠道,累计发布交通安全隐患治理专题研判17份、预警通报34期。
强治理前置。推动市政府出台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公安交警提前介入统筹抓好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坚决防止新建公路通车即成隐患路段;在国省干道补建25套区间测速设施,并将事故多发路段植入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以及重点车辆主防系统,确保国省道速度管控、事故警示“全覆盖”;协调督促道路主管部门,重点推进车流量大、行人过街隐患突出的城市主干路中央隔离网补建工作,全力压降行人横穿马路事故风险;会同交通运输深入推进客货运企业源头整治,落实记分画像、上门约谈、警示曝光、联合惩戒等措施,全力督促企业自行整改安全隐患。至此全市高风险企业数量环比下降24.29%,客货运车辆肇事事故起数下降31.25%。
强协同共治。联合中国电信在农村地区研发“农村电子劝导员”守护系统,即运用视频AI技术,对电动二、三轮车、摩托车违法超员、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实施远端自动感应、近端实时广播劝导、末端精准教育处罚,实现了农村显性交通违法管理模式的重塑;联合保险公司推进行人安全守护工程,向“一老一小”以及参与早市人员发放反光马夹、帽子、书包等反光穿戴装备,在61处行人事故多发路段增设智能控制设备,当行人过街时,自动启动人行横道照明设施,全力提升行人“一早一晚”通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