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为保安全我们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

——隆昌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纪实
来源:隆昌市市场监管局 作者:邓书明 发布时间:2020-04-24 17:42:00

   自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能划归质监部门以来一直安全零事故、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燃煤锅炉淘汰提前完成、压力管道整治取得新战果、多年监管工作走在内江市前列……隆昌市市场监管局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始终主动作为,持续努力,谨慎如始,砥砺奋进。一路风雨,一路“特”色纷呈。

 

   监管力量的走强 源自“1+1>2


   特种设备单位300余家、特种设备2000余台(件)、压力管道400余公里,电梯数量近年以20%的速度激增——面对如此多的特种设备,如何打破监管力量不足的瓶颈?


   “特种设备安全是市场监管局三大安全工作之一,我们始终将其摆在重要位置,在岗位编制受限的情况下依然给予了人力上的适当倾斜,并注重人员合理搭配,形成了‘1+1>2’的叠加放大效应。”该局负责人说道。

为使监管力量“筋强骨壮”,该局根据工作人员的年龄、性格、特长等条件进行全面筛选和综合衡量,及时把能力强、富有责任心、敢挑大梁的人员选派到业务股,并及时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职权划分到基层所,进一步壮大监管队伍和延伸监管触角。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升监管队伍的凝聚力和整体业务素质,使得特种设备监管力量持续走强。


   ◎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固化

   

   积极倡导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不断加强业务股与基层所之间的互通互动和联合执法,逐步将全局特种设备监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监管同心圆。


   同时,注重激发各“小团队”内部成员相互协同配合的主动性。尤其在业务股,各成员能够在工作中坦诚相见、互相给力,补台不拆台、交心不较劲、拉袖子不使绊子,在生活中也积极互动,形成了“工作上如战友,生活上如兄弟”的融洽氛围。


   “目前我股属于‘梦幻’组合。既有擅长冲锋者,也有擅长谋划者;既有思想活跃者,也有老成持重者;既有敢于较真斗硬的唱红脸者,也有为化解矛盾而唱白脸者;既有能办事者,也有能办文者。大家有争执更有和谐、有私心更有公心,均能如机械齿轮一样相互啮合,协力协调推动监管工作机器有效运转。”该业务股负责人这样说出了自己的体会。


   ◎注重“打铁还需自身硬”


   突出强化基层监管能力,由业务股牵头,对基层所监管人员开展经常性的集中授课和业务指导。目前,各基层所特种设备执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仅在今年的“春雷行动”中,已有6个所的特种设备办案数量实现了零突破。


   该局还通过选送部分人员外出接受系统性培训,回来后再以点带面传授的方法,有效促进了特种设备监管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向更深层次提升。


   ◎注重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该局分管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非常注重倾听和尊重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通过上下级的有效沟通,甚至思想交锋,既让工作决策更加合理,又调动了监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股(所)内部也具有较浓厚的良性互动氛围。无论谁,只要发现了新规定、新要求、典型案例等,都及时通过微信和QQ群与大家共享;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或重大问题,也注意及时抛出来供大家探讨和交流,以集体潜能最大限度减少工作的失误与瑕疵,并起到相互学习、同共进步的效果。


   此外,为防止‘和尚越多越没水喝’,该局通过引导和督察,着力消除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庸、懒、散、慢”现象,不断强化履职担当和主动作为意识。

 

   抓牢“牛鼻子” 执好“铁鞭子”


   千招万招,不落实都是虚招。安全管理,尤其重在责任落实。该局严格按照特种设备“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始终抓牢主体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 严格执好监管的“铁鞭子”。


   ◎着重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在落实落地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和规章制度,将企业主体责任分解成使用注册登记、技术档案建立、设备检验申报、维护保养、日常巡查、安全教育培训等9个方面,及时督促企业严格按要求抓好落实。加强指导,督促企业积极依托“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主动落实特种设备风险及隐患的自查自纠自改,以及公示公开要求,有针对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认真履行部门监管责任,在从严从细上下功夫。及时调整和健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监管工作的统揽;注重建章立制,修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岗双责”、分类重点监管等配套性制度;注重层层接力发力,狠抓未端落实,突出推进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严把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登记、监控、治理、验收、销号等环节,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适时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人员开展一两期集中培训。

该局还注重强化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属地责任,在2016年将该责任的落实纳入了对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加强与住建、安监、消防等部门,以及检测检验机构的协调联动,合力妥善处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相关事宜。

 

   靶向发力 及时打出有效组合拳


   该局始终秉持综合治理的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理念,突出重难点及薄弱环节,多措并举、靶向发力、组合出击。


   ◎“管”字为先。充分发挥“内江市特种设备监察系统”信息化平台监管功能,并加大底数摸排力度,及时更新监管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每年根据形势特点和任务要求,有的放矢开展车载气瓶专项整治、“春雷行动”特种设备安全执法、涉及危化品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敏感时段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液化石油气瓶充装专项整治、电梯维护保养秩序专项整治等活动,通过“集中火力重点打击”,及时“歼灭”行业性问题隐患;“下好”长效性的“透地雨”,积极落实梳理总结、自查自纠、专题分析、对策研究等措施。


   ◎“查”字为要。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设备,兼顾小微企业,分季度制定和下达巡查计划,严格落实常态化巡查,平均每年检查企业不少于300家次。不断提升巡查质量,保持“探头”的敏锐性,充分发挥监管“放大镜”“显微镜”“照妖镜”的作用,下足“绣花功夫”,敢入“深水”,细扫“盲区”,对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以“望闻问切”全面排查问题隐患,如实登记和依法依规下达整改指令;加强跟踪问效,严抓整改,落实“闭环”监管。对严重违法或拒不整改的行为,果断挥利剑。仅今年“春雷行动”,就依法立案查处15起,有效形成了查办一案、警示一片的高压监管态势。


   ◎“宣”字为辅。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的意识问题。坚持深入基层面向大众,注重抓好“安全月”、“质量月”等集中宣传活动,注重监管人员在巡查过程中以“婆婆嘴”向企业常念“安全经”,注重发挥电视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的宣传优势,注重适时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电梯安全知识进小区、宣传挂图送企业等活动,以内容“通俗化”、方法“多样化”、活动“常态化”的宣传普及,增强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以及群众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的意识,并起到解疑释惑、凝心聚力的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

 

   一路压力伴随 毅然砥砺前行


   成绩有目共睹,但现实的安全风险与工作压力如影随形,从不敢掉以轻心。


   该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设备数量多,增速快。二是部分设备逐年老化,安全隐患多。三是电梯安全引发的纠纷多,常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四是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在特种设备企业中,规模型企业仅占30%,其余大多为小微企业。受生产效益、人员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制约,这类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规范化管理能力弱。


   “虽然上级经常要求我们抓好规模型企业、重点企业的监管,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我们常常还得花大量精力抓好小微企业的监管。”该一位监管工作人员说,“因为规模型企业、重点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强,而小微企业先天营养不足,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尽管通过监管执法后问题隐患能够得到整改,但极容易故态复萌。所以我们面临的监管压力特别大。”


   该局另一位监管工作人员则说,工作压力还来自于责任风险。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采取以抽查为主的“警察式”监管,然而事实上却要求实行全覆盖监管和几乎如“保姆式”的监管。“并且许多时候不是我们工作不尽心尽责,安全上的事也有点‘运气’成份。近年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被追责问责的力度空前加大,给人感觉就是,只要特种设备事故一涉及人命,不管我们沾不沾得上一点边,都会被连带问责。所以自从事监管工作后,心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炭火’就会落在自己身上。”


   “当前在我们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也确实面临着一些困境和困惑,除却企业因素外,还有我们行政系统自身的因素,如上级政策措施有时与现实脱节、各类报表和监管APP过多、基层话语权少、责权区分不明确不统一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抓好各项政策措施及上级相关要求与现实有效结合,并在末端有效落实,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真诚希望上级部门多加强对基层的调研,多倾听基层监管人员的心声,多了解基层的需求,出多台一些有效政策,以减轻我们工作上一些后顾之忧。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作为基层监管工作人员,肯定会在其岗尽其责,继续向难而行,因为这是我们工作的本分。”该局一位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中层干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表达了抓好监管的决心。

 

   成绩已属过往,责任依然在肩。纵使一路风雨,但该局高压态势抓监管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要求不松、劲头不改,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担当,直面压力与挑战,一路砥砺前行,不求最好,力求更好。正如一首歌中所唱:“迈出的步伐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邓书明)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