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启动以来,巴塘县坚持把抓基层治理作为固本之策,立足组织、干部、服务“三个维度”,搭建治理“联”平台、拓宽队伍“育”模式、创新治理“融”路径,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高原江南”基层治理效能。
组织先行,搭建治理“联”平台。通过“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分片负责”模式,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实现规范高效治理。一是在“建”上做文章。全县范围建成21个网格党小组和5个小区业主委员会,配齐专兼职网格员120名,构建“乡(镇)党委+村(社)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的治理网络,网格党组织开展解决矛盾诉求、排查隐患、提供公共服务等达1000余件次,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格中办”。指导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和货车司机流动党支部,建设G318线“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开展“亮身份、送清凉、解纾帮困”慰问活动,点燃车轮上的红色引擎。二是在“治”上下功夫。开展“两个覆盖”攻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依法注销1家空壳社会组织,对现有11个社会组织纳入党支部管理,压实4名党建指导员责任,加强对“两新”党组织的指导和领导,结合“双找”引导7名流动党员“认门进家”。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协会,规范25所中小学校党组织设置,指导18名中小学专职副书记规范党建工作,深化师德师风整治和医德医风教育活动,开展医疗卫生专项督查10余次,设立党员示范岗21个,开展送医送药送服务进企业、进村组、进寺庙、进小区600余人次。将地巫镇桃源新村作为试点,建立“联合党支部”“联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就业产业、便民服务、物业管理“三个中心”,对3村119户595名群众统一管理服务。设立党员联户长,落实村规民约“三包干一否决”机制,推动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三是在“引”上求突破。以实施农牧区“强基工程”为统揽,着力建设组织体系好、领导班子好、运行机制好、工作实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乡村新格局。强化支部带动引领作用,以“党建+”方式扶持壮大9个村集体经济,推动巴塘蜂蜜、318零山泉水等20多种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置政策宣传、纠纷调节、环卫监督等岗位,促使农村党员牢记党员身份,主动服务群众。深化“有困难找支部、有事情找党员”活动,3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虫草松茸采挖一线驻地服务,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积极宣讲森林草原防灭火、控辍保学、疫情防控、虫草采挖管理办法等,党员干部齐上阵解决群众大小事,实现“金沙江畔党旗红”。
干部先动,拓宽队伍“育”模式。一是以用为纲抓选拔任用。大力开展“头雁”工程,高质量完成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配齐乡镇政法委员17名、村(社区)维稳综治员91名,村两委实现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率达100%。组建年均35岁的党员突击应急队,配齐专兼职网格员120名,储备社区工作者91名(3人取得资格证),推进“双培双带”量化工程,储备致富带头人325名、村级后备干部387名,发展党员245名,基层治理干部队伍明显优化。二是以育为本抓素质培养。紧扣“铸魂提能”行动,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和对口援建优势,分类组织25期61人次在省、州行政院校集中轮训,140余名干部人才前往成都、浙江等地学习考察,6名基层干部参加汉藏“双语”口语示范培训,55名村干部参与学历提升计划,11名专技人才跨地区跨省挂职锻炼,189名干部驻村帮扶,干部队伍服务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三是以励为驱抓正向激励。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挂钩。结合县乡换届,提拔使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兼职干部5人。建立“工资报酬+补助基金”制度,全力保障村干部待遇,村(社区)干部报酬较上届翻一番,建立在职村(社区)常职干部、村民小组长因工伤亡补助基金,实行财政购买意外保险、养老保险。打破村干部上升“天花板”,42名“双优”村干部参照乡镇事业工勤享受工资待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
服务先沉,创新治理“融”路径。一是重心下沉化民诉。在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虫草采挖等一线组建防控卡点、远牧点等临时党支部132个,500名党员干部、公安干警、村两委班子成员靠前驻守,全力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办证服务、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相关工作,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次,推动形成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治理新格局。二是服务下沉暖民心。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组建流动党校小分队、巡逻旗手小分队、医疗服务小分队等方式开展交叉巡逻,积极开展法制教育、隐患排查、送医送药、治安联防等治理工作,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00余场次,解决各类困难诉求100余件(次),确保群众困难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真正推动“有事找党员”成为农牧民群众共识,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三是网格下沉解民忧。根据地缘分布和产业聚焦,调整优化县级81个部门与92个行政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将全科网格与“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巴塘先锋·为民服务”活动,推行“进牧区、进小区、进家庭,听民意、听困难、听需求”工作法,1000余名党员志愿参与应急救援演练、疫苗接种“敲门行动”、省党代会政策宣讲等工作,分片负责“零距离”服务群众,跑出服务“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