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眉山市以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在两项改革基层治理版图得到重塑基础上,以“集约、整合、重构”为思路,强化统筹聚合,创新基层自治形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有效解决社区治理“力量不够、资金不足、形态不优、服务不强”四个难题。
一核引领多元参与,破解“力量不够”的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壮大治理筋骨。从“横纵”两个维度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建立13个街道大工委、123个城市社区区域党委、1391个城市小区(片区)党支部、4284个党员责任区,覆盖全市3315个小区(院落)。全面实施“强基、提能、先锋、暖心、固本”五大工程,建设“组织体系、领导班子、运行机制、工作实绩、群众反映”五好党组织。
二是多元参与丰富治理血肉。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建立市县一体社会组织“1+7”(1个市级孵化基地+7个县级孵化中心)整体孵化架构,引进优质“枢纽型”资源,培育本土组织,孵化培育100个功能服务型、100个兴趣爱好志愿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全覆盖推进镇街社工站,搭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鼓励一线从业人员考取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全市社工人才达到3253人。
三是街社联动做强治理体魄。创新“社区呼叫、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完善部门、街道、社区、小区四项权责清单,破解“小马拉大车”治理困境。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为主体,整合街道、派驻机构、部门执法人员,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丹棱县推行“网格+包保+执法”运行机制,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统筹资源打捆集成,破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是一条链推进购买服务。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联系群众机制,以居民生活宜居、舒适、满意为落脚点,建立“服务、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制发《乡镇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推进东坡区、洪雅县省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市级27个镇街试点,制定乡镇购买服务指导目录3级29项。把乡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2021年落实资金7093.2万元,购买服务项目206个,实现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
二是一盘棋集成下沉资源。县级财政将基层组织活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纳入财政预算,用好用活省级社区治理试点资金,整合各部门下沉项目资金,配套建设,集成打造。仁寿县大道社区通过专业社工运营“舟屿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两新党建“服务”与“造血”有机融合。
三是一揽子发展社区经济。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外让渡使用权的方式,以“公益+低偿”“公益+市场”形式,盘活社区资源和集体资产,建立社区企业,设立社区治理发展基金,激活社区经济。东坡区3家邻里中心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大梦公益、光华社工等进驻,招引宏远上铖、正大集团等企业入驻,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改造阵地创新载体,破解“形态不优”的问题
一是塑造日臻完善社区阵地。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社区建制,优化群众生产生活布局,着力构建完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市配备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设施823个,儿童关爱保护设施304个,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按照居民生活习惯“5+2”分时段开放使用社区阵地,实现最大限度利用。探索构建“智慧科技型”社区,推进“数智转型”做实社区治理支撑。
二是丰富本土风味自治载体。精准摸排群众“发展性、价值性、精神性”等多样化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三治”融合,形成自治活力、法治良序、德治范式相契合的社区治理新貌,让群众需要的服务都能满足、需要的场景都能呈现。大力培育群众“自组织”和“邻里”文化,打造集议事、活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微阵地”“代办驿站”,常态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打造最后一米服务场景。统筹闲置资源、分布零散的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用房,推行“一室多用”,升级综合服务设施,围绕“功能完备、办事便捷、氛围亲民”深入推进12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年亲民化改造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已投入17.7亿元完成786个老旧小区改造。创新“六步七化”改造工作机制,推动“管网、路面、通道、绿化、文体”全面提升,构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安全有序、服务便捷、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共同体。
减负扩权提能增效,破解“服务不强”的问题
一是标准规范促进权责对等。建立准入制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城乡社区治理三张清单,明晰部门、街社权责边界;印发《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制度实施意见》,建立29项履职事项、50项协助事项、7项负面事项3张清单,推动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增强社区自主权。完善社区红白理事会,突出地方特色制发《示范文本》,修订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制定“红黑榜”清单,实施积分制管理,强化社区规范引导作用,赋予社区更多话语权。
二是全线建构提升为民服务。构建“中心统办—网上速办—自主智办—便民代办”体系,在政务服务中心,推动“一窗受理”改革,实现“窗口受件、网上推送、过程留痕、限时办结”,推动29个市级部门、157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区,实现55项成德眉资“跨市通办”、210项“川渝通办”、132项“跨省通办”事项线上无差别、同标准办理;将出入境、税务、公积金、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统一入驻24小时“不打烊”自助办理服务区;印发《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实施意见》,构建覆盖城乡民事代办网络,用“互联网+代理跑”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三是多措并举化解矛盾隐患。建立以社区为化解矛盾主体,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为一体的联动调解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常态排查发现、信息共享、研判预警、协调联动、跟踪回访等工作机制,动员有公信力、群众信任的贤达、两委员一代表、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社区调解委员会,推进点单式、组团式、联动式3类调解工作法,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
(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