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犍为县为例浅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乐山市犍为县公安局 作者:张勇 发布时间:2023-12-27 09:58:3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主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一直放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突出位置,并已作为“十四五”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如何在动态、发展、开放环境下,深化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的立体化防控能力,为地方建设提供更为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新一代公安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作为犍为县公安局的“排头兵”,兹以犍为县为例,提出“十四五”期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暨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的建设构想,以供参考。

一、深入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的犍为实践

坚持以深化公安改革为引领,加力推动以“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改革为引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以“1234”措施推动全县社会治安持续稳中向好,护航了全县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一)抓牢“一体化防控”建设,实现防控警务持续优化。犍为县有常住人口56万,是乐山市除市中区的第一人口大县,犍为县公安局民警专项编制为266人(在编258人),警民万分比为0.47,居全市末位。在此条件下,犍为县公安局想方设法在优化机构设置、内部挖潜增效上做文章,全力推进“情指勤舆”实战体系构建,大力争取辅警配额、经费保障调增,加强日常监管考核和层级化管理,致力弥补警力紧缺的不足,在做强以巡特警为尖刀、以交巡警务融合为支撑、以派出所和警务室为基础底座的治安防控体系基础上,相继组建起“金犍飞鹰”“金犍铁骑”“金犍警犬”“防范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中心”等专业队伍,推进重点城镇快反应急机制长效化、实用化;创新建立“金犍护校队”“金犍护医队”“金犍护企队”“平安犍嬢嬢”等群防队,并协调党政在重点镇建立“综治巡逻队”,将各方力量汇聚整合,实行城镇一体联巡联防联治联控,产生1+1>2的实战效果,形成环城区、环景区、环重点项目、环县际的多层级、多维度的圈层防控体系,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社会面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治安卡口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等“六张网”建设,全县案事件比率连年创新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年创新高。

(二)抓好“两个指挥机制”建设,实现实战机制高效敏捷。深入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改革实践,着力将各项警务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是创新应急指挥机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在安保维稳和多次应急处置工作中获得党政高度肯定,得到县委、县政府授权突发紧急事件“先期指挥调度权”,将全县力量和资源纳入案事件应对处置体系,推进了非警务警情有序分流处置,创建出“一哨预警”校园反恐防暴警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破除了公安单打独斗困局,逐渐形成“党政主导、公安主管、各方参与、整体应对”的应急处置格局。这方面机制在“8.18特大洪灾”“3.30疫情”等大事件处置中得到检验升华,成为全县危机应对“龙头”。另一方面是创新实战指挥机制,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壁垒,从2017年开始便走上“情指融合”的路子,汇集警情分析、情报研判、图像巡查、实战指挥、舆论宣传等资源为一体,建立起“情指行”三同步的实战警务架构;2020年以来,结合部省市关于情指改革的系列指导意见,犍为县局实践构建起更加成熟完善的实战指挥体系,创建出“四步防控法”的优秀技战法,将“事前”排查防范、“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清零风险以及全程盯办评估纳入指挥体系控制,实现对“事情”的全面掌控。这方面机制在多起突发紧急警情中得到反复检验,其先进性和实效性突出,隐隐成为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情指体系改革实践典范。

(三)抓实“三个智控单元”建设,实现整体防控系统提升。一是升级天网工程。综合考量一、二期天网工程老化、跟不上需要以及在“8.18洪灾”中严重受损情况,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同步对三、四、五期天网终端进行检修,更换高清设备,全部配套“天网音柱”呼控系统,添加应用模块,高效融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加强数据接驳应用,集中对服务器和机房以及配电设施进行系统改造升级,结合“金犍飞鹰”空巡队,最大程度发挥“天眼”巡防的作用优势,不断打牢视觉融合计算设计基础。二是布建“图码联侦”。在布局建设天网人脸抓拍、车辆卡口应用的基础上,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设图码联侦实战布控系统,规划布建50个点位,其中微型图码联侦点位23个、中型图码联侦点位12个、大型图码联侦点位8个、阵地型图码联侦点位7个,通过对人、车、码关联度建档和单维伴随分析,建立人员轨迹反查模型,深度挖掘一些点位少、时空短的人员信息,精准核实并布控监测,巩固县域边界、主要出入口、县城区交通要道和重点场所等“四道防线”。三是推广可视化监管。实践成熟涉爆单位“可视化”监管系统运用,全县16家涉爆单位全部安装民爆物品可视化监控平台,对民爆物品的运输、储存及爆破作业现场的爆炸物品卸车、场内搬运、临时保管、装药、连线、检查、警戒等工作环节开展实时监管,连续15年实现涉爆单位安全事故零发生;并广泛应用于寄递物流、废旧物品收购、酒吧等重点行业以及金融、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突出弥补物防、技防、人防方面短板,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提升安全风险预警性、预见性能力。

(四)抓紧“四项治理机制”建设,实现基层社会共治共享。一是“分色预警”防风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全域警情、社情、民情和重点人员、企业安全、交通安全等实行分色预警、分类责任、分级处置机制,对应排查风险进行汇总评估,按风险情形分红、黄、蓝分色向相关单位推送预警,按照风险类型确定责任单位和部门,重大、特殊风险类型实施整体联动,设置村、镇(派出所)、县级责任机关、全县联动“四级处置机制”,程序化推进防风险、保安全各项工作,在圆满完成各类安保任务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一村一警”强基础。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警务改革实践,与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乡村振兴暨“一镇一品”发展战略深度共振,推动上升为党政工程,争取辅警配额调增,新聘辅警69人,同步实行机关民警下沉社区32人,盘活镇法庭、道安办、综治巡逻队、司法宣传员等力量资源,多方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争竞机制,依托“嘉阳.小火车”景区推出“反诈专列”“禁毒专列”,创新“一花一茶一旅一警”治理品牌,形成“茉莉警务”品牌雏形,以“一村一(辅)警”警务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三是“三无小区”细治理。坚持和发展“双报到”治理机制,即:社区民警和巡警大队民警到筛选确定小区报到,共同开展治安检查治理工作。积极向党政争取将“三无楼院”治安防控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先后投入资金近300余万元,为城区566个“三无楼院”免费安装638个智能门禁系统,形成政府主导、公安指导、居民自治安防管理模式,“三无小区”快速转变为“平安小区”,90%以上小区的实现零发案,盗窃发案下降92.3%,得到小区居民充分认可。四是“两个中心”控极端。先后向县委政府争取专项资金100余万元,联合卫生、疾控中心、民政等部门建成了“特殊病人康复中心”“精神病人收治中心”,设立床位260个,每年由县财政出资(约150万元左右),县局派出3名民警,带领12名保安24小时值守,累计收治病残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900余人次,治疗康复600余人,从源头上消除了这类群体对社会的现实危害。

二、当前犍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犍为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加大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治本之策”和“民心工程”,全县的刑事发案量始终稳控在1000起以内,群众安全感稳步上升。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组织规划不够系统完善。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盘考虑,也需要职能部门各自担责、发挥优势。就目前而言,全县党政领导、公安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布局上缺少总体规划,对社会治安形势变化认识不足,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现象。许多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参与上存在认识偏差,摆正角色、担责出力上主动性还不够,公安机关依然处于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影响了治安防控的组织实施。

(二)资源投入不够与时俱进。经费保障是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关键所在。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建设资金难以到位,导致部分防控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一方面是防控硬件滞后。如部分监控探头建成时间早,成像已达不到实战要求,推动升级改造进度慢,建设标准难以满足发展需求,部分视频终端因照明光源问题,夜间成像模糊,支撑作用不强。另一方面是防控力量薄弱。虽然我县成立了专职的巡特警队伍,但绝大部分为辅警,受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大,加之众多群防群治队伍临时性任务较多,难以长期坚持,导致巡逻工作缺乏密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治安防控的整体运行。

(三)勤务运行不够精细精准。一是公安防控工作机制还比较粗放。情报引领防控的警务运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情报研判的及时性和精确度还跟不上防控需求,无法有效落实“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跟着案件走”的勤务机制,一定程度上存在布警不科学、巡控不规范、“猫鼠不同步”等问题。二是部门联动协作还比较粗放。部门间没有树立“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思想共识。如犍为县公安局于2021年获得县委、县政府“先期调度处置”授权,建立了110社会应急联动网络,有联动成员单位20余家,但由于各单位对应急联动值班值守不到位,导致应急指挥调度不顺畅、处置反馈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无法在时空上形成联动处置的整体合力。

三、深刻把握防控体系改革面临的新变化新特点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工作迎来了新机遇,但同时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新变化、新挑战。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临新挑战。我国仍处于对敌斗争复杂期、涉网刑事案件高发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受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走高,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催生各方面矛盾加深。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个人极端、聚集扰序、恶性滋事等案事件时有发生,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社会治安将面临严峻考验,如何有效预防、化解、管控风险,是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的最大逻辑准则。

(二)升级防控体系建设出现新课题。岷江航电以及航电龙溪口两大省级工程即将竣工投用,孝姑、新民两大工业园区正加速建设,仁沐新、乐宜高速及成贵高铁路网已全面成型,在建的乐山机场距犍仅30余公里,犍为公安勤务正从单纯的地面勤务向水陆空立体警务转变。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犍为将全面进入天空地立体化安防时代,这是一个新特点,如何为犍为乃至乐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是摆在犍为公安局开展防控体系建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三)人民群众对安全需求寄予新期待。2020年,我国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后,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安全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犍为县在2021年以来深推“一心一地一城”发展战略呈现十足活力,全县人民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实惠,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安全需求更加强烈迫切,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标准更高更实,如何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个性化的安全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四)防控体系智能信息化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化发展进程,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经济方式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这既为打造防控体系升级版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以信息化来牵引防控体系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五)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面临新压力。“互联网+”背景下,一些特殊群体挑头人物、网络“意见领袖”、涉利维权群体等纷纷利用互联网串联煽动,一呼百应,维稳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同时,新型网络犯罪大量滋生、持续走高,传统犯罪互联网特征日益明显,金融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赌博犯罪等呈井喷式增长,手法不断翻新。防控工作存在许多漏洞和短板,“互联网+防控”这篇大文章做得还不深不实不细,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四、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的构想

全面准确深入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七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平安犍为”“法治犍为”建设为总抓手,以风险管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治安防控的精准化、长效化、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全面打造犍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为犍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立体精准化。立体化防控应从水、陆、空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和实施。一是基于岷江航道考量,在“水”上布防。岷江航道建成通航后,将结束川内东、北片区无港口的历史,船舶货运因运费低廉、运力超高等因素,预计成为主要经济命脉之一。基于此,应通过加强对船舶和航道的监控防范,使犍为在当前整体开放性动态化社会大环境中,营造一个相对安全静态的平安小环境,加快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二是立足传统防范累积,在“陆”上设防。在总结以往巡逻防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盘考虑犍为治安乱点区域、重点部位、主要道路等治安结构特点,应需设置“网格巡逻、定点设卡、挤压清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路面防控举措,最大限度地扩大面上防控辐射半径。三是依托科技强警战略,在空中架防。以“十四五”规划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针对新形势下城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的需求特征,不断增加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数量,推动视频监控体系逐步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探索扩展警用无人机应用场景和领域,将单纯的图像监控向报警联动、GIS、GPS、图像识别以及无线移动侦测等应用领域拓展与延伸,努力形成“全时空、无空挡、无障碍”的空中监控网络。

(二)巡控长效化。一是建好街面巡控网。以各派出所、巡特警大队为重点,对辖区内巡逻力量进行统筹,根据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突出易发案路段和时段,合理划分巡区、巡段,科学确定巡逻方式、巡逻路线和巡逻时间。要以巡逻巡访巡查为载体,以积极主动获取各类情报信息为抓手,切实做好135快反机制建设,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二是建好社区巡控网。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巡访结合”机制,以各社区警务室为基点,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为平台,灵活采取错时、弹性、叠加派勤、发动社区内各种社会力量等方式,全面挤压基层社会发案空间。三是建好场所巡控网。以强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和行业场所自治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场所行业基础档案,积极推进场所行业信息化建设,用足用好现有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对人员活动轨迹、可疑物品的分析研判,实现网上控嫌控赃物,更好地服务现实斗争。四是建好卡点缉查网。根据交通发展情况和犯罪规律特点,以县际出入口、交通要道和案件多发地段为重点,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分类设置治安岗、卡、点,形成严密的查控网络。进一步加大对治安岗、卡、点的投入,调整充实卡口值守警力,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交通、通信工具和监控、路障设施,对进出的可疑人员和车辆加强盘查,进一步扎牢“口袋”。同时,应加强治安卡点跨地区协作机制建设,完善协查通报制度,有效堵控跨地区犯罪。五是建好视频监控网。加快推进天网一、二期视频监控升级改造,推动三、四、五期运维检修,购买服务整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资源,增加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以及行业场所等社会视频监控的接入数,在各个中小旅馆进门口和吧台位置安装高清晰度摄像头。强化情指中心与派出所勤务作战室的对接,提炼视频破案技战法。

(三)深度信息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防控要素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推动信息化建设,只有深度信息化,才能高度集成、融合,实现效能最大化。一是要统一标准。统一标准是信息互通互联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标准、接口、编码不统一,难以实现互通互联、共建共享,不仅形成信息“孤岛”,也造成重复浪费。要强化推动顶层设计,组织专业力量,着手研究制定防控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深度共享。二是要搭建平台。着力搭建公共安全云平台,打破部门、行业、网络间的数据壁垒,将政府各专网、行业网内的数据资源与互联网、社会面的数据资源进行汇聚与整合,实现高度集成、深度融合,建设集“人、地、物、事、组织”等全要素,“吃、住、行、消、娱”等全过程,分析研判、决策指挥、预测预警、服务保障等多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配合各种分析模型工具,促进治安防控体系由传统的被动防守型向现代的主动预测型转变,提高实时感知和提前感知能力。三是要深度应用。重点要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将管控触角由人流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延伸,把单纯的管人为主拓展到管物品去向、资金流向、信息动向,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四)广泛社会化。要打造全民防控,按照社会共治的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不竭的资源。一是要培育孵化平安社会组织。要按照“社会组织化、组织社会化”的思路,推广应用“平安犍嬢嬢”“金犍护企队、护校队、护医队”等做法,多种形式组建更多的平安志愿者组织和队伍,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社团组织合作,夯实群众基础,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二是要大力推进心防宣传教育工程。全民防控意识的觉醒,是整个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要改变以往大喇叭、说教式的宣传教育方式,运用用户体验的理念,充分利用法治教育基地和学校、青少年宫、科技馆等社会资源,以及抖音、微博等新型媒体传播渠道,以互动参与、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三是要优化更多教育管理方式。要充分发挥社区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作用,在民间这个最广大、最基本的维度,积极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促进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高度专业化。要突出规范化设计、专业化建设,提升防控体系的核心能力、硬核动力。一是加强专业力量建设。要重点加强情报研判、实战指挥、反恐处突、网络安全等专业力量建设,不断提高适应新发展要求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情报预警能力、实战指挥能力和打击暴恐犯罪的攻坚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建设。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龙头企业,以实际需求为标准,采购智能化服务和更多高、精、尖安防产品,不断提升治安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专业装备设施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科学编制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争取政府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治安防控急需的专业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反恐处突、应急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六)适度市场化。要发挥市场在防控体系建设中的调节和补充作用,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全面提升保安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大力培育支持保安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保安企业由传统、单一的人力防范向技术防范、咨询策划、安全评估、专业安检等多领域、全方位发展。配合犍为“一心一地一城”发展战略实施,积极推动有实力、资质好的保安企业站出来,凡是可以由社会组织、企业来做的事项,都可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通过市场化运作,委托相关组织和企业来做,为企业、学校、医院以及有需求的个人提供安全服务。

(七)全面法治化。要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种种难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防控体系建设。按照法治犍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按照反恐维稳、风险管控和大型活动安保工作需要,加强地方性立法调研,推动“低慢小”飞行器管理、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寄递业管控和大型活动安检等地方性立法工作,为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坚决落实规范化执法要求,不断加强执法培训、法律学习和执法考核监督,紧逼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法治素养、法律素养以及规范化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具体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轨道上来,让每一起案件、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历史、时间和人民的检验。三是要加强普法教育,要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教育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社区和镇村的宣传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融入法律知识教育、法律意识培养,提升犍为全社会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真正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内化为行动自觉。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