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东坡区:道德模范之光闪耀防控一线

来源:眉山市东坡区委宣传部 作者:陶广汉 刘娜 发布时间:2020-03-20 12:13:04

防疫关键期,每天一大早,在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石子村农贸市场出入口,人们总是见一位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中年妇女拿着额温枪守候卡口,不停为来往群众测量体温。自防控疫情阻击战开始近两个月以来,她不是在这里坚守,就是巡查到农户。她就是“第六届眉山市道德模范”雷泽珍。

图片32.png

感恩回报  奉献社会

今年49岁的雷泽珍是东坡区崇礼镇畜牧站工作人员,2014年7月,她22岁的女儿不幸突然离世,中年丧女的打击使她悲痛欲绝。2015年7月,雷泽珍在陪伴身患白血病晚期的同学过程中,又一次目睹了生命的最后结束,人生不幸的现实让她倍感生命的宝贵。于是,逐渐坚强起来的雷泽珍想到自己从小失去母亲,家庭的“艰难”二字伴随着她成长,多亏好心人相助,才慢慢挺过了难关,如今自己日子好过多了,应该向有同样命运的人伸出援手,感恩回报。至此,雷泽珍便利用工作之余多方奔走,联络起奉献社会的热心人士,依托东坡区妇女联合会组织,率先成立东坡区泽华妇女权益保护志愿者协会。

5年多来,该志愿者协会在会长雷泽珍的组织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志愿者200多人,先后共募集资金7万多元,注重对失独和贫困家庭、父母双亡孩子家庭等特殊家庭,进行心理关爱和物质帮扶,做了数不清的善事好事,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好评。

图片33.png 

疫情防控  冲锋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让雷泽珍意识到这是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于是从1月27日开始,她便自告奋勇申请,如愿加入了家住崇礼镇的石子村防疫志愿者队伍行列。

从此,紧绷防控弦的雷泽珍起早晚归,扎在村防疫卡点,做好过往人员和车辆信息登记,为其测量体温、送发资料、消杀灭菌、劝导群众出门戴好口罩、为隔离观察人员送生活物资……整天处在工作状态,吃点盒饭都在赶忙。“值守防疫卡点不能有半点疏忽。”雷泽珍感慨地对笔者说,“卡点值守实行两班倒,不管是早班还是晚班,我都要早到晚走心里才踏实”。

根据防疫工作的调整安排,从2月初开始,雷泽珍一半时间值守卡点,一半时间与其他志愿者和干部们一道,围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集中对石子村的疫情防控情况,展开一轮又一轮地毯式排查,边填写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务工地、返多人员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边发送宣传资料,提醒大家少出门、不聚集,做好自我防护和家庭卫生。就这样,雷泽珍每天穿梭在全村8个村民小组,微信步数2万余步,入户排查农户1200余户。同时,她还作起义务跑腿的“代购员”,积极为孤独、失独家庭、贫困家庭和有基础病的家庭,帮忙或者自己掏钱“代购”菜肉及其他生活必需用品,从而把真情和温暖送到40多户特殊家庭。由于雷泽珍髋关节先天性狭窄,过多的走路就会出现双腿疼痛,可她一直隐瞒,从不言痛。只有回家后的晚上,她才用温热盐水泡脚,以此缓解疼痛和疲劳。家里人不忍心劝她,“防控疫情的事,有干部在抓,你何必去管,自讨苦吃?”雷泽珍却说,“我是道德模范,为了大家生命健康安全,就要扛起一份责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图片34.png

帮贫助困  伸出援手

正是作为道德模范,雷泽珍即便是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也始终牵挂着家住崇礼镇红阳村12岁的孤儿张博,5年前,小张博的父母先后离世,与奶奶相依为命,在困难中苦熬。得知情况,雷泽珍坚持把他作为自己的关爱对象,与志愿者时不时走进小张博家,除带去精神鼓励的宽慰,还赠送学习生活用品。小张博家缺少劳力,每到农时耕种和收获季节,雷泽珍就和志愿者们前去帮忙。前些天受疫情影响,不少粮油、蔬莱销售点暂停营业。雷泽珍担心小张博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便每星期送去米、油、菜等生活物资,让小张博和他奶奶基本生活无忧。对此,他奶奶含着泪说,“你真是我家的大恩人,我要教育孙儿长大报答你。”

近几年来,像张博这样得到雷泽珍帮助的人不胜枚举。如今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她又主动冲在一线,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好人定有好报。近年,雷泽珍先后荣获“四川好人”“第六届眉山市道德模范”“东坡好儿女”等荣誉称号。干部群众说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陶广汉 

 

 



责任编辑:赵兴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