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东坡区:擦亮东坡品牌 打造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

来源:东坡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玉 发布时间:2022-01-05 14:47:4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众所周知,苏东坡不仅从小爱读书,还爱旅行,且总能在旅行中成长,可谓研学旅行的绝佳代言人。

近年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拥有东坡文化这块金字招牌的东坡区,以争创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坚持深耕东坡文化,致力讲好东坡故事,着力塑造以东坡文化为核心IP的研学品牌,打造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助推文旅融合。

图片1.png

研学旅行风景独好

“通过手工研磨中草药,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亲自操作机器人,让我对人工智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激发我探索人工智能的热情。”……近日,眉山医养及人工智能科普馆迎来了首批研学体验馆,研学旅行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研学手册中写下了心得体会。

这只是东坡区研学旅行如火如荼开展的一个缩影。面对庞大的旅游市场,尤其是人气颇高的研学旅行市场,广大旅游企业纷纷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整合特色资源、创新产品设计等方式,精心打造研学旅行产品,为研学游群体提供高品质旅游体验和学习内容。三苏祠开展的东坡文化研学,可以拜东坡、舞东坡、品东坡、读东坡、写东坡、画东坡,尽享东坡文化魅力;在中国泡菜博物馆和泡菜企业开展的研学活动,可以学习泡菜的历史与文化、泡菜的生产与加工,动手体验制作“东坡泡菜”。

生动的研学旅行,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无法体会的,研学旅行巨大的魅力,让不断受疫情影响的东坡旅游市场依然坚挺,2021年,各研学旅行基地接待本外地研学近20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当下,东坡区的研学旅行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这和东坡区决定紧跟研学旅行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东坡区有令人瞩目的东坡文化,同时还有泡菜文化、农耕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等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大有可为。

2019年,东坡区委、区政府作出了抢先发展研学旅行的决策,在《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强区的意见》中提出将东坡打造成为“精品研学旅游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发展研学旅行,东坡区擦亮东坡研学品牌,围绕三苏生平事迹、非遗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古建文保创新,推动12条非遗研学路线提档升级;通过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培育一批中坚力量扩大影响、带动一批传统机构转型升级,现已形成近20家第三方研学服务机构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近万人的良好态势。

通过发展研学旅行,东坡区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推进旅游产业跨界融合,重点打造非遗文保、田园体验、诵拜先贤、文化探寻等研学旅行精品,培育发展东坡特色研学品牌,发挥东坡文化特有的魅力,让文旅产业释放了蓬勃力量。

图片2.png

打造“全域研学”目的地

近年来,东坡区立足文化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重点围绕东坡文化、东坡泡菜、现代农业、互动科普等研学板块,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研学旅行基地。目前,该区已成功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拥有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2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1家、省级非遗体验基地2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家、市级研学实践教育示范校6所。

面对研学旅行市场的巨大魅力,吸引了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像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紧跟研学旅行的趋势,历时3年打造了集古法酱油酿制、科普教育、体验互动等为一体的千禾味道馆,味道馆还与千禾的现代化智能工厂连接,将给游览者带来古今交融的绝佳体验。”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王芳介绍,近年来,已经接待了一些研学机构和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近5万人,加入研学旅行市场也是顺势而为,在为游客提供了解酱油生产过程的渠道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公司。

为了更好地发展研学旅行,助推全域旅游,东坡区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正在编制全域研学发展规划。未来,东坡区将着力擦亮东坡品牌,针对不同市场主体进行差异化、创意性设计,文创、研学、康养多业态融合,将东坡区打造成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助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张玉)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