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的调解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召开。当天,经调解员反复多次为业主答疑解惑、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情理法交融的释法明理,逐步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圆满化解了该起物业纠纷。
(商事调解组织正在协调当事双方)
走进位于彭山区综合办公区的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里,15个服务窗口井然有序。这里整合了群众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30余项职能,配备8个专业功能室,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解所有忧”。
“以前解决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来综治中心一次就能搞定。”刚办完事的李女士满意地说。
(彭山区综治中心)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中心坚持在建设上聚力,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推行群众接待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开通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纠纷化解、诉讼服务等15个窗口、30余项服务职能,配备调解室、速裁庭、心理疏导室、分析研判室等8个功能室;建立“1+6+N”的工作模式,即综治中心牵头抓总+法、检、公、司、信、人社6部门常驻+住建、民政等多部门及社会组织、社会力量N个响应端,有效增强综治中心整体功能。
“这是彭山区综治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的一个缩影。”彭山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的在于提高办事效率,尽量让办事群众少跑路。”
在调解室内,一名调解员正在处理一起邻里纠纷。“我们建立了‘三三’调解、‘四个当天’等工作机制,对群众诉求实行‘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闭环办理、依法处理’,采取逐级调、专业调、联合调等方式,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他介绍说。据统计,该中心自2023年投用以来,已接待群众1.4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提供法律服务1.2万余人次。
此外,综治中心还坚持在防范上提能,源头治理控住风险。“信息化”加强前端感知,牵头整合雪亮、慧眼、社会资源等视频监控,汇聚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数据,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感知、立体监测;“网格化”做实微端发现,统筹实施网格能力建设行动,加强纠纷隐患一线排查化解,做实“最小治理单元”;“一体化”抓好终端见效,督促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推动全区社会治安发案率连续三年下降。
(彭山区公义镇综治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综治中心向镇(街道)延伸,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彭山落地生根。”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如今,这个“矛盾终点站”正成为彭山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不用跑,解纷有依靠”的便利。(文/王建明 图/马诗雨 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