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李白
位于锦城(成都别称)西南的峨眉山,长久以来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
峨眉山市人民法院旅游环保法庭就设在这座仙山脚下,承担着峨山街道、绥山镇、黄湾镇三个辖区12万余百姓以及峨眉山景区每年上千万中外游客的司法保障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自2021年3月以来,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创新升级打造“云上金顶”综合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司法保障中心,构建“云布局、云治理、云修复、云普法”司法保障体系,以公正司法促推诉源治理、执源治理、信源治理,多层面展现新时代人民法庭的别样“枫”景。
云上金顶赋能智慧调解 高效化解网络直播带货纠纷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云上金顶”全流程在线调解的特色优势,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手段,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3月,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通过“云上金顶”司法保障中心“智慧调解”高效化解一起网络直播带货纠纷。
原告峨眉山市某食品厂与被告某传媒公司签订《带货合作协议》,约定由被告组织提供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活动,被告委派艺人李某某为原告提供产品直播带货推广,同时被告收取原告5万元坑位费,并承诺未达到销售额全额退款。原告支付坑位费5万元,并进行了充足备货,但被告未按约委托艺人进行直播活动,也未提供推广活动。后经原、被告交涉,被告同意退还收取的全部费用,但实际仅退还1.5万元,原告多次向被告催收未果,遂诉至法院。
因被告在外省,为免于当事人来回奔波,减轻群众诉累,承办法官借助“云上金顶”司法保障中心组织双方线上调解,从事实入手,积极向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的调解协议,被告当庭通过微信转账退还3000元,剩余款项分6期支付。
线上调解一小步,司法便民一大步。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不断丰富拓展“云上金顶”品牌实践,让群众体验公正、高效、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
车载法庭助力司法为民
巡回审判+就地调解,成功化解物权纠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峨眉山地域多涵盖山区乡镇,司法职能的延伸广度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司法体验,做好“车载便民法庭”的小文章,背后是司法为民的大事业。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这就是车载巡回法庭设在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初心。
近日,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将“车载巡回法庭”开进社区成功调解一起涉家事物权纠纷,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原告杨某的母亲申某某与被告王某原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15年协议离婚并分居。2018年,申某某与王某共同购买了位于峨眉山市的一套房屋,该房屋登记在申某某一人名下,王某与申某某共同居住在该套房屋中。后申某某病故,原告杨某通过继承取得了案涉房屋的产权,遂要求王某搬离案涉房屋。王某以自己在购买房屋时出资为由不愿搬离,双方因此多次发生矛盾冲突,杨某遂诉至法院。
为了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承办法官对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疏导沟通,一方面从法理角度出发,详细解说了《民法典》相关规定,一方面从人情切入,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最终在承办法官的耐心细致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王某自愿腾退搬离案涉房屋,原告杨某在其搬离后七日内向王某支付购房款9万元。
在法官的组织下,双方对案涉房屋内的财产进行了清点。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能动履职,以“巡回审判+就地调解”工作模式,实现了个案就地开庭、庭后调解,实质性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真正将能动履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巡回法庭移动的是办案地点,不变的是“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始终秉承“走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的理念,创新人民法庭审判工作举措,延伸司法职能,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
司法联动护航产业发展“法治问诊”守护“峨眉山茶”区域品牌
“蜀之茶,则有东川之神泉兽目……嘉定之峨眉”。产业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亦离不开法治护航,司法护航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峨眉山市人民法院聚焦茶产业、茶环境和茶品牌,服务保障“峨眉山茶”产业集群发展,为服务建设“中国高山高端绿茶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围绕服务保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峨眉山茶”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壮大,2023年出台《产业服务巡回审判点工作办法》,依托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设立巡回审判点2个,组建4支“法官+人民调解员+茶业协会领头人”组成的普法解纷队,联动化解纠纷16件。
景区里问卷——
“您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吗?”
“您购买到过假冒‘峨眉山茶’吗?”
在流动人员密集的景点和商区,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法官围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内容,通过街头问答、发放典型案例手册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街巷里问需——
“有遇到过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吗?”
“您知道销售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有什么法律后果吗?”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与峨山派出所“庭所联动”,到辖区街巷的“峨眉山茶”销售店面走访,围绕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关键点的法律保护,倾听商户和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需求。
随后法官们又来到大西南茶业交易市场,与商户进行了面对面的宣传、交流,针对性讲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结合本地与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进一步营造规范有序、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茶企里问难——
“遇到‘职业注册人’是不是只能自认倒霉了?”
“高仿产品取名擦边有没有侵权的具体标准?”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的法官们分别来到“竹叶青”“峨眉雪芽”两家本地龙头茶企,就企业提出的知识产权确权、驰名商标保护、信息网络传播侵权预防等难点问题,现场给予答复,引导企业规避共性法律风险,并将收集的问题建议记录整理,进一步研判,持续动态为企业提供“司法画像”,助推产业良性发展。
茶香清甜,离不开法治沃土的深厚滋养。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厚植法治沃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司法服务保障、促进产业振兴,为“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知识产权保护贡献法治智慧。
面对旅游市场逐渐复苏的可喜形势,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深化“游”“购”“娱”“住”四大领域系统治理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推动矛盾纠纷登记受理、分流交办、调处化解、结案审核、监督回访实现闭环管理打造天下名山的“治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