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普润镇中心卫生院:送医上门暖人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来源:普润镇中心卫生院 作者:张 玲 发布时间:2023-09-18 16:50:39

提起乡镇卫生院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不足、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隆昌市普润镇中心卫生院坐落在有“隆昌北部新区”之称的普润镇,就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医院。为了解决辖区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各层次患者的需求,镇中心卫生院进一步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立了普润镇中心卫生院“患者服务中心”。


2906.png


    打造“患者服务中心”

2023年6月9日,普润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所有中层及以上干部为成员的“患者服务中心”。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医院文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多措并举推动“患者服务中心”,为百姓提供顺心、舒心、省心的诊前、诊中、诊后服务

 

图二.png


   “零距离”的“诊前服务”

一是通过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把用心、温馨的优质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二是以基本公共卫生为载体,提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质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项内容。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定期入户到各重点人群家,现场测量重点人群血压、血糖,摸清摸实他们的基本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更新重点人群花名册,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对健康状况控制不满意,经健康指导调整后还不达标的,由家庭医生出具一对一的解决方案,为村民排忧解难。入户结束后根据了解的情况与“四川省云平台档案信息系统”录入信息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真实,更新及时。对村民宣传最新的医保政策及医院就医环境,从而让村民有更放心,更舒心的就医体验,切实改变重点人群健康控制不满意情况。

截止目前,“患者服务中心”工作组,已下乡入户5个村,共走访182人,家庭医生签约182人,其中老年人124人,高血压93人,糖尿病27人,高糖21人,普通人群10人,重精 4人,儿童 3人,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控、中医药宣传”等宣传单300余张,发放宣传口袋,服务卡片、宣传扇子等400余份。


图三.png

三是设立“党员先锋岗”服务群众零距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图四.png


便捷的“诊中服务”

是扎实开展“患者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工作。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全院干部职工人人都是志愿者,工作人员身穿“红绶带”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轮椅、推车、测血压、电话、饮用水等便民服务。

二是通过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工作。用优质的质量、规范的诊疗行为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暖心的“诊后服务”

一是通过开展随访,掌握出院患者病情动态。 员通过电话随访病人出院后康复情况、提示其用药、注意事项。

二是及时掌握重点人群出院病情变化。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重精、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精准管控,高质量随访。

三是强化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四是建立服务评价新机制,深入开展满意度调查,完善考核机制。包括对门诊及住院部医务人员满意度测评;对窗口人员服务满意度测评;对行政后勤人员的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工作,形成“优质服务、温馨医院”活动的长效机制,并不断坚持完善。

隆昌市普润镇中心卫生院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服务作风建设,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患者就医更顺心、舒心、省心。(张 玲)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