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乐业内江!“四大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甜蜜就业

来源:四川法制网 作者:秦优悠 高 琦 发布时间:2022-10-10 20:24:21

为实现四川省内江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比例90%以上的工作目标,内江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不断线、不断档、不断时、不断链的就业服务,确保了内江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夯基础”,精准服务

多部门信息对比。将下发名单第一时间与公安、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进行对比,核实人员情况,完善人员信息,建立人员档案,夯实实名制联系服务基础。

多部门信息互享。联合民政等部门,进一步摸排完善困难毕业生信息,记录明确的困难情形,并组织党员干部、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实时更新互享困难毕业生就业服务情况。

多层次信息互联。依托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市级统筹管理,县区协调补漏,乡镇(街道)核实反馈的多层次信息联动机制,对于名单比对完善后仍缺少电话等关键信息的人员,由县区组织专人上门进行信息采集并反馈,确保就业服务不漏一人。截至10月,内江市共计接收教育部门移交的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信息5373人,联系率已达98.12%,

   “拉清单”,高效服务

政策支持清单。梳理并汇总内江市各个部门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增加热门话题问答内容,形成政策指南口袋书并通过各个渠道大量向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派发,让政策更加通俗易懂,让企业和毕业生“双向奔赴”。

定制活动清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内江市公共服务进校园、就业援助“暖心行动”、直播带岗等活动日程表,加密线上线下招聘频次,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活动。

岗位支持清单。定期进行岗位收集和储备,在全市有用人需求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基层组织和就业见习基地等,分别筛选并收集一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及时进行精准推送。

职业指导清单。健全内江三所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新生入学时就提前收集需求清单,推动职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指导提前介入,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截至目前,内江市已举办直播带岗7期,专场招聘205场,创业活动4场,收集高校毕业生岗位2万余个。

“亮实招”,便捷服务

落实专人。由人社牵头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班,相关职能部门明确服务专员,采取“多对一”的方式对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开展“131”服务。

开通专线。内江市共开通高校毕业生服务热线53条,同时将岗位信息、企业平台、政策资讯等通过短信“点对点”发送至实名制清单中每个2022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手机上,让有需求的毕业生等失业青年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就业创业信息。

设立专窗。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窗口等专窗,为毕业生政审考察、参军入伍、升学研修、入编入职等提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式的档案管理服务和线上线下求职服务,精简手续,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

组建专家。组建并扩充职业指导专家团队,打造省级职业指导工作室,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紧密合作,开发辐射西南片区的职业指导平台。组建并扩充创业专家团队,打造一批以孵促创、以孵促就、以孵促投的创业孵化平台,吸引一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入驻,并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

“强机制”,保障服务

强化调度。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和督导。密切关注市内高校毕业生等失业青年就业形势变化,确保不发生规模裁员、减时降薪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加强就业舆情监测,稳妥调控管控相关舆情。

强化监督。强化对求职创业补贴、创业补贴、吸纳奖补发放,创业培训、就业见习、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工作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政策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内江市共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47万元、创业贷款340万元,发放求职补贴607.2万元,通过“直补快办”为企业发放吸纳奖补157.95万元。

强化宣传。深度挖掘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广泛宣传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典型,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拓展就业新空间,引导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秦优悠 四川法制网 高 琦)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