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点赞+献策”代表委员与法院“同频共振”

来源: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0 14:10:02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法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力量源泉。近日,雅安中院开展“青绿雅州 你我共护”代表委员专项联络活动,邀请16名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前往荥经县,通过实地参观、旁听庭审、座谈交流等方式,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法院职能、监督法院工作。

活动结束后,与会的代表、委员热议法院工作、肯定亮点成绩、积极建言献策、共话司法愿景。

1725948649115.jpg

省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杨海波表示,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们看到了雅安法院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和诚意,了解到了雅安法院一直以来在强化环境资源保护、促进基层治理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努力,希望雅安法院持之以恒、昂扬奋进,用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回应新时代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1725948668083.jpg

省人大代表、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良兵表示,今天的活动内容丰富,让我感受颇深。近年来,雅安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通过刑事制裁、民事赔偿、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特别是积极适用补植复绿、司法保护令、碳汇司法等措施,实现了惩罚与修复并重的双重效果。这些工作有力保护了雅安市生态环境,促进了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好评。相信在雅安中院的带领下,全市法院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大局重要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1725948684959.jpg

市人大代表、雅安蒙鼎好茶业公司总经理陈娜表示,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雅安两级法院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机制,提高了环境司法的专业性和效率。同时,创新反向修复、碳汇修复等生态修复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1725948698130.jpg

市人大代表、天全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雷汉玉表示,从观摩庭审到实地考察法官工作站,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法院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和诚意,更加直观地体会司法改革成果。可以看到,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司法保障。

1725948729303.jpg

市人大代表、宝兴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建华表示,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青绿雅州、你我共护”代表委员专项联络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活动内容很丰富,无论是实地参观,还是观摩庭审,都让我对生态司法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措施务实,成效明显,充分反映出了雅安两级法院运用司法智慧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担当与作为。我是一名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也希望把学习到的理念运用在工作中,为宝兴县实施“生态共富”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

市政协委员、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职员杨虎表示,骄阳似火汗淋淋,代表委员到荥经,参加调研很荣幸,建言献策是本分。学习参观几个点,每个点都是亮点,一路走来一路看,总结归纳谈一谈。桢楠法治工作站,护航生态作用显,法治工作映青山,携手共建好家园。亲临现场庭审观,程序规范秩序严,控辩双方风采展,法官公证把案判。熊猫法治工作站,漫步此处发感叹,熊猫乐土心窝暖,和谐共生谱新篇。荥经法院树标杆,公正司法永不偏,法治之路开新篇,守护正义人称赞。市政协委员、民革汉源支部主委黄珏铭表示,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活动,通过走访调研、观摩庭审、座谈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法院守护绿水青山的司法担当。近年来,雅安法院严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资源犯罪行为,创新反向修复、碳汇修复等生态修复方式,自觉当好雅安地区生态卫士,努力实现环资审判法律效果与生态效果的有机结合。

市政协委员、四川省强渡大渡河社科普及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工农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邱建华表示,荥经环境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十分明显,“云峰“桢”法—桢楠王公园法官工作站”有亮点、有特色,期待法院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方面再出新招、实招,用法律手段守护绿水青山,共护青绿雅州。

下一步,雅安法院将不断创新探索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机制,树牢主动监督意识,改“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以“请进来+走出去+抓落实”的方式,搭建代表委员与法院工作的“连心桥”,实现与代表委员的双向发力、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